为什么会中暑的原因
中暑受环境和个体因素影响,环境因素包括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致人体散热受阻、太阳辐射致人体吸热体温升高;个体因素中,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退等年龄因素,肥胖者脂肪阻碍散热、患病者基础代谢或循环受影响等身体状况因素,以及缺乏水分摄入、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均会增加中暑风险
一、环境因素
1.高温环境:当处于气温较高(一般指环境温度≥32℃)、湿度较大(相对湿度≥60%)且通风不良的环境时,人体散热会受到显著影响。例如,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人体通过出汗蒸发散热的效率降低,因为高湿度环境阻碍了汗液的蒸发,从而使得热量在体内积聚,增加中暑风险。长时间处于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会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中暑。
2.太阳辐射: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人体会大量吸收太阳的热能。尤其是在夏季的正午时分,太阳辐射强度大,若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等,人体皮肤直接吸收大量热量,会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引发中暑。比如在户外进行长时间劳作或运动时,皮肤持续接受太阳辐射,热量不断累积,超出了身体的散热能力,就可能发生中暑。
二、个体因素
1.年龄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散热功能相对较弱。例如,婴幼儿的汗腺发育不完全,出汗散热能力有限,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而且儿童在高温环境中活动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身的不适,家长若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降温措施,儿童中暑的风险较高。
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减退,皮肤汗腺萎缩,出汗量减少,散热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常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散热功能。例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血管调节功能不佳,更难通过血管扩张来散热,从而增加了中暑的易感性。
2.身体状况
肥胖人群:肥胖者体内脂肪较多,而脂肪的导热性较差,会阻碍身体散热。此外,肥胖人群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在相同环境下产生的热量更多,这使得他们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出现体温升高,引发中暑。比如,肥胖者在炎热天气下进行轻微活动时,就可能比正常体重者更快出现中暑症状。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群,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基础代谢率显著增高,产热增加。而患有心力衰竭的人群,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散热。这些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中,身体的散热和体温调节能力更易受到影响,从而更容易发生中暑。
3.生活方式
缺乏水分摄入:在高温环境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人体会因出汗过多而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身体脱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和散热功能,进而增加中暑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却没有及时喝水的人,很容易中暑。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代谢加快,产热增多。同时,身体的机能状态下降,散热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或剧烈运动后,身体疲劳,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在高温环境中就更容易中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