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怎么办
沙眼是沙眼衣原体感染致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为致盲主因之一。症状分急性期(眼红痛、异物感等,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等)、慢性期(眼痒等,结膜乳头滤泡增生及角膜血管翳)、晚期(睑内翻倒睫致角膜病变影响视力)。诊断靠临床典型体征结合症状接触史,也可用实验室方法。治疗有局部(四环素类眼膏等)、全身(阿奇霉素等)药物及手术(睑内翻倒睫时)。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改善环境卫生。特殊人群中,儿童易感染,用药需谨慎;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应遵医嘱治疗;老年人感染会加重不适,要留意药物不良反应。
一、沙眼的概述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可有乳头、滤泡形成,严重者可发生角膜血管翳和睑内翻等并发症,损害视力。
二、沙眼的症状
1.急性期: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黏液脓性分泌物,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增生,上下穹隆部结膜布满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2.慢性期: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等。结膜充血减轻,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睑结膜和上穹隆结膜最为显著,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
3.晚期:由于反复感染,睑结膜瘢痕形成,严重者可导致睑内翻、倒睫,摩擦角膜,引起角膜浑浊、溃疡,最终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三、沙眼的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典型的沙眼体征,如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睑结膜瘢痕等,结合患者眼部症状及接触史可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可采用涂片检测包涵体、细胞培养分离衣原体等方法,有助于确诊,但由于操作相对复杂,临床应用不如临床诊断广泛。
四、沙眼的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四环素类眼膏、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等,可抑制沙眼衣原体繁殖,缓解症状。
2.全身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可口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手术治疗:当沙眼引起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时,需行手术矫正,防止角膜进一步受损。
五、沙眼的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眼部清洁,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个人毛巾、手帕等应勤洗勤晒,不与他人共用,防止交叉感染。
2.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如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易感染沙眼。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发现儿童有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局部用药时要注意正确的滴眼方法,避免药物误入口腔等。
2.孕妇: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早产、胎膜早破等。孕期如怀疑感染沙眼,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眼部组织功能衰退,感染沙眼后可能加重眼部不适,甚至影响视力。老年人一旦发现沙眼症状,应积极治疗,同时注意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