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信号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过程出现异常延迟或阻断的情况,按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又分Ⅰ型和Ⅱ型)、三度,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一度通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处理,二度Ⅱ型较严重,三度需植入起搏器,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各有相关特点。
一、按阻滞程度分类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但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心电图时发现。一般来说,生理性因素如运动员、睡眠状态等可能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理性因素可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如洋地黄等)影响等。对于生理性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访观察;对于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可分为二度Ⅰ型(文氏型)和二度Ⅱ型(莫氏Ⅱ型)。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出现QRS波群脱落,之后PR间期又恢复缩短,如此周而复始。患者可能有心悸等不适,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冠心病、心肌病等情况。如果心室率不太慢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心室率过慢并出现症状,可能需要考虑起搏治疗。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脱落。此型容易进展为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意义较严重,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传导系统纤维化等,往往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所有心房冲动都不能传导至心室,心房和心室分别由两个不同的起搏点控制,心房率快于心室率。患者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等。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损伤等。一旦确诊,多数患者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来维持正常的心室率,保障心脏功能。
二、不同人群中的特点
1.儿童:儿童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等)有关。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密切监测,部分可能随着生长发育出现变化,若出现严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需及时评估并考虑起搏器治疗。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活动耐力等,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房室传导阻滞多与退行性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冠心病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变是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更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心脏功能,根据具体阻滞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起搏器植入等。
3.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可能影响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心脏电传导;有心肌炎病史的患者,心肌炎症损伤可能导致房室传导系统受损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密切关注房室传导阻滞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