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什么症状表现
中暑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有口渴等症状;中度体温进一步升高且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重度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儿童易中暑且症状不典型,老年人恢复慢易现并发症,基础疾病人群中暑后基础病易加重,需注意高温防护。
一、轻度中暑症状表现
轻度中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口渴、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左右等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汗腺大量分泌汗液来散热,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同时身体的循环系统等受到影响,出现上述一系列不适。例如,在炎热户外长时间活动后,身体开始出现口渴想喝水,并且感觉头晕,这就是轻度中暑的早期表现。
二、中度中暑症状表现
1.体温进一步升高
中度中暑时体温会明显升高,可达到38℃-40℃甚至更高。此时患者除了有轻度中暑的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的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加剧、脉搏加快等情况。这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代谢和循环等功能受到更严重影响,体温持续上升,身体的各项机能失调表现更为明显。比如,体温持续上升到39℃,同时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脉搏跳动比正常时快很多。
2.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表现
可能出现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等表现。这是因为高温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传导和肌肉协调等出现问题。例如,走路时容易摇晃,不能像平时一样平稳行走。
三、重度中暑症状表现
1.热痉挛
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腹肌等部位,常呈对称性,发作时疼痛较为剧烈。这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电解质大量丢失,特别是钠、氯等,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发生痉挛。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剧烈活动后,小腿肌肉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难以忍受。
2.热衰竭
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口渴、恶心、呕吐、体温稍高、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下降、脸色苍白等。这是因为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外周循环衰竭引起的一系列表现。例如,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劳作后,出现头晕、乏力,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降低等情况。
3.热射病
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时发生,患者体温可高达40℃以上,皮肤灼热、干燥无汗,伴有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等,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肝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体温也可显著升高,同样伴有意识障碍等表现。这是由于体温过高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和系统,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甚至衰竭。例如,高温天气下,一位老年人在室内未得到良好降温,出现体温急剧升高,意识不清,同时可能伴有呼吸急促等多器官功能异常的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中暑,且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中暑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暑后,原有的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需要格外注意在高温环境下的防护,避免中暑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