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中暑
中暑受个体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个体因素中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者、儿童、老年人因自身状况易中暑;生活方式因素里高强度运动者、出汗异常者、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未防护者易中暑;其他因素中药物影响及遗传易感性也会增加中暑风险。
一、个体因素
(一)基础疾病影响
1.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心血管调节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当处于高温环境时,身体为了散热需要外周血管扩张,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调节能力受限,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血流重新分布以保证散热需求,从而更容易中暑。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体温升高的风险增加。
2.肥胖人群:肥胖者身体脂肪层较厚,而脂肪的导热性较差,会影响身体散热。另外,肥胖人群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在相同环境下产热更多,这使得他们在高温环境中更易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有研究发现,肥胖个体的核心体温升高速度比正常体重个体更快。
(二)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弱。而且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汗过多,但自身散热调节机制不如成人成熟,所以儿童是容易中暑的特殊人群。例如,婴幼儿的汗腺发育不完全,散热功能相对较差,在炎热天气下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很容易发生中暑。
2.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汗腺萎缩,出汗功能减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生理功能,导致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中暑。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暑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二、生活方式因素
(一)运动与出汗情况
1.高强度运动者: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热大幅增加,若运动环境温度较高且通风不良,出汗虽多,但汗液蒸发散热可能受到环境限制,无法及时带走足够的热量,从而容易中暑。比如长时间在高温户外进行马拉松等运动的人群,中暑风险显著升高。
2.出汗异常人群:某些人因自身健康问题导致出汗过少,如汗腺功能障碍患者,在高温环境下无法通过正常出汗来散热,热量积聚,容易引发中暑。而另一些人出汗过多但水分补充不足时,也会影响体温调节,增加中暑风险。
(二)环境暴露与防护不足
1.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且未采取防护:长期在高温车间工作、户外长时间劳作等人群,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穿着透气散热的衣物、及时补充水分等,就容易中暑。例如,建筑工人在炎炎烈日下工作,若没有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中暑的几率大大增加。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会影响体温调节功能,从而增加中暑风险。例如,一些抗组胺药、某些降压药等可能会抑制出汗功能,导致身体散热困难。如果正在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处于高温环境中,就需要更加注意防暑。
(二)遗传易感性
虽然遗传因素在中暑易感性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发现部分人群可能存在与体温调节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使得他们相对更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体温失衡,从而容易中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