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的分类及处理
气胸分为根据病因分类的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以及根据病理生理分类的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处理包括保守治疗(适用于少量闭合性气胸,卧床休息、吸氧等)、排气治疗(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小量气胸等,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中大量等气胸)、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等的气胸,常用胸腔镜等手术方式)
一、气胸的分类
(一)根据病因分类
1.创伤性气胸:多由胸部外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锐器刺伤等,外伤导致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不同年龄人群因外伤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多因意外摔倒、碰撞等,成人则可能因工伤、交通事故等。
2.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于既往无基础肺部疾病的健康人,多因肺尖部微小肺大疱破裂所致,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男性。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COPD患者因气道阻塞,肺泡内压力升高,导致肺大疱破裂;老年人因肺部基础疾病较多,发生继发性气胸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根据病理生理分类
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萎缩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漏气停止后,胸腔内积气可自行吸收。
2.开放性(交通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大或因粘连条索使破口持续开启,空气可自由进出胸膜腔。患侧胸膜腔压力几乎等于大气压,可出现纵隔扑动,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排出,导致胸膜腔压力进行性升高,可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二、气胸的处理
(一)保守治疗
1.适应人群:适用于少量闭合性气胸,肺压缩程度<20%,且患者症状较轻,如单纯性少量气胸的年轻健康个体。
2.处理措施: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可加快胸腔内气体吸收。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一般1-2周内胸腔内积气可自行吸收。对于儿童患者,需更加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合适,避免氧中毒等情况。
(二)排气治疗
1.胸腔穿刺抽气
适用情况:适用于小量气胸(20%以下)、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
操作方法:一般选择患侧胸部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穿刺点,用注射器穿刺抽气,根据患者积气情况可反复穿刺抽气。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2.胸腔闭式引流
适用情况:适用于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操作方法:将引流管置于胸腔内,连接水封瓶,使胸腔内气体、液体顺利引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促进肺复张。对于儿童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选择要考虑儿童胸腔的解剖特点,管径要合适,避免引流不畅或损伤胸腔内结构。
(三)手术治疗
1.适应人群: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气胸,如复发性气胸、持续性气胸;伴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大疱的气胸患者。
2.手术方式:常用的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开胸肺大疱切除术等。对于年轻患者,尽量选择创伤较小的胸腔镜手术;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