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下要合理安排时间与环境,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改善居住环境;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合适服饰、补充水分;关注特殊人群,儿童要防脱水中暑防晒,老年人要关注环境和活动,孕妇要保凉爽舒适,慢性疾病患者要控基础病防高温影响。
一、合理安排时间与环境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如每日10时至16时,此时段阳光强烈,环境温度较高,人体更容易中暑。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减少在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孕妇身体负担较重,慢性疾病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在高温时段外出更容易受到中暑威胁。
2.改善居住环境:居住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可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但要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保持在26℃-28℃较为适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同时,空调房内要定期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对于儿童,要注意空调出风口不要直接对着他们吹,防止着凉;老年人使用空调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温度,避免因温度过低引发身体不适。
二、做好个人防护
1.穿戴合适的服饰:外出时应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如棉质衣物,这类衣物吸热少且透气性好,能帮助身体散热。帽子、太阳镜等也是必要的防护装备,宽边帽子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头部吸收的热量;太阳镜能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儿童应选择材质柔软、透气性佳的儿童专用防晒服饰,避免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衣物;老年人则要选择保暖性和透气性适中的衣物,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身体不适。
2.补充水分:即使在不感觉口渴时,也应定时补充水分,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或淡盐水。淡盐水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儿童的身体代谢较快,需根据年龄和活动量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老年人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三、关注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在高温天气下更易出汗导致脱水和中暑。要时刻关注儿童的活动量和身体状况,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时要为儿童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及时补充水分。同时,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儿童专用防晒霜等。
2.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且多伴有慢性疾病。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温度,保证室内通风良好。鼓励老年人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适量活动,如清晨或傍晚,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家属要定期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等身体指标,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在高温环境下身体负担加重,容易出现中暑情况。要保持居住环境凉爽舒适,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在外出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随身携带饮用水,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寻找阴凉处休息。
4.慢性疾病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发生中暑且病情可能加重。这类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同时注意保持居住环境适宜的温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定期监测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体温异常、头晕、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