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毒性巨结肠
中毒性巨结肠是严重肠道并发症,常见病因有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病理生理改变是肠道功能受严重影响,有扩张、变薄等风险;临床表现有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及全身高热、心动过速等;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手术治疗;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和营养支持,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及肠道功能恢复。
一、常见病因
1.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引发中毒性巨结肠。在炎症性肠病的病程中,肠道炎症反应加剧,影响肠道的正常运动和功能,从而增加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略有差异,但基本的炎症导致肠道病理改变的核心机制是相似的。
2.感染性肠炎: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肠炎,如志贺菌属感染等,严重感染时可能导致肠道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的病理改变。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感染某些特定病毒,而成年人感染细菌的情况相对较多,但都可能引发肠道的严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中毒性巨结肠。
二、病理生理改变
肠道的正常蠕动和肠壁的张力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肠道扩张,肠壁变薄,可能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参与了肠道病理改变的过程,导致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蠕动减弱甚至消失,肠腔内容物积聚,肠管扩张。
三、临床表现
1.腹部症状:患者腹部明显膨隆,有压痛,可能伴有反跳痛。不同年龄患者的腹部表现可能因体型等因素有一定差异,但腹胀的程度通常较为显著。
2.全身症状:出现高热、心动过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全身症状更为明显且进展迅速,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见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等典型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腹部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儿童更需谨慎权衡。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增高。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判断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等,以减少肠道内容物的刺激,让肠道得到休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胃肠减压的操作要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合适的调整,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操作的安全性。
2.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抗炎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依据患者的病情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3.手术治疗:当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综合判断。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中毒性巨结肠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儿童的营养支持等要更加注重,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因为疾病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和摄入。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中毒性巨结肠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肠道功能的维护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