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疮中医怎么治疗
湿热疮的治疗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内治法分湿热蕴肤、脾虚湿蕴、血虚风燥证,分别有相应表现、治法和代表方剂;外治法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用中药洗或搽剂,渗出多用冷湿敷;亚急性期用青黛散油剂等;慢性期用软膏剂等。特殊人群中儿童外治选刺激性小药物,内治遵医嘱调剂量;妊娠期女性外治慎用药,内治避致畸流产药;老年人外治避过度刺激,内治平和兼调脏腑,注意皮肤保湿。
一、内治法
1.湿热蕴肤证
表现: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山栀清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柴胡疏畅肝胆之气;萆薢、薏苡仁、滑石、通草清热利湿。
2.脾虚湿蕴证
表现: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木通、肉桂、甘草、灯心草健脾利湿清热。
3.血虚风燥证
表现:病程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代表方剂: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当归饮子中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养血活血;防风、荆芥、白蒺藜祛风止痒;黄芪、甘草益气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四物消风饮以四物汤养血活血,防风、荆芥、薄荷、蝉蜕祛风止痒,独活、柴胡、黄芩祛风清热。
二、外治法
1.急性期
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等煎水外洗,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
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马齿苋煎液等冷湿敷,具有清热收敛止痒的作用。
2.亚急性期
可选青黛散油剂外搽;或用黄连膏、如意金黄膏外敷,以清热消肿止痛。
3.慢性期
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剂,如5%-10%复方松馏油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外搽,以达到止痒、润泽皮肤、软化角质的目的。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湿热疮时,由于其皮肤娇嫩,外治用药需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且湿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药液温度,避免引起皮肤损伤。内治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用药剂量,尽量选择药性温和、易于小儿接受的方剂。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湿热疮时,外治应谨慎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峻下逐水等功效的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内治用药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的药物,需在医生综合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3.老年人
老年人患湿热疮时,常伴有脏腑功能减退,外治用药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皮肤,防止引起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内治用药应兼顾老年人的脏腑功能状态,用药宜平和,注意健脾益肾等整体调理,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同时,老年人皮肤干燥,要注意加强皮肤保湿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