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婴儿佝偻病早期症状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及其他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有易激惹,因维生素D缺乏致神经系统敏感,约70%患儿存在此情况;多汗,因交感神经兴奋,发生率约60%;睡眠不安,发生率较正常婴儿高约50%。骨骼改变有36个月婴儿的颅骨软化,发生率约30%,以及78个月以上婴儿的方颅,发生率约25%。其他症状包括出牙延迟,发生率约40%,囟门闭合延迟,发生率约35%。家长需密切关注,特殊人群更要留意,喂养时注意营养,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干预。
一、神经精神症状
1.易激惹:婴儿在佝偻病早期,常表现出易激惹的症状,即对周围的轻微刺激反应过度,比正常婴儿更容易哭闹、烦躁不安。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与稳定性,使婴儿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研究表明,在佝偻病早期诊断的婴儿中,约70%存在不同程度的易激惹情况。
2.多汗:多汗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即使在温度适宜、穿着合适且无剧烈活动的情况下,婴儿头部、颈部等部位也容易出汗。这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相关临床观察显示,佝偻病早期婴儿多汗发生率可达60%左右。
3.睡眠不安:受神经精神症状影响,婴儿睡眠质量变差,常出现睡眠不安稳,如频繁夜醒、入睡困难、睡眠中惊跳等情况。这不仅影响婴儿自身的生长发育,也给家长带来较大困扰。研究发现,患有早期佝偻病的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率较正常婴儿高出约50%。
二、骨骼改变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颅骨变薄,按压时可有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导致颅骨的矿化障碍。早期颅骨软化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影响颅骨的正常形态与发育。临床数据表明,在36个月患佝偻病的婴儿中,颅骨软化的发生率约为30%。
2.方颅:常见于78个月以上婴儿,额骨和顶骨双侧对称性隆起,使头部外观呈方形。这是因为骨骼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钙盐沉积不足,导致骨质增生,形成方颅。在78个月及以上的佝偻病患儿中,方颅发生率约为25%。
三、其他症状
1.出牙延迟:正常婴儿一般在410个月开始出牙,而佝偻病早期婴儿出牙时间可能推迟,有的甚至1岁以后才出牙,且出牙顺序可能紊乱,牙齿发育不良,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这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进而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有关。据统计,佝偻病婴儿出牙延迟的发生率约为40%。
2.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门在11.5岁闭合,佝偻病早期婴儿前囟门闭合时间可能延迟,甚至2岁以后仍未闭合。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障碍,影响颅骨的正常骨化过程。在佝偻病患儿中,囟门闭合延迟的发生率约为35%。
温馨提示:对于婴儿佝偻病早期症状,家长需密切关注。若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维生素D储存不足,更易发生佝偻病,需特别留意。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自身饮食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的食物摄入,保证乳汁质量。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