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儿童中暑有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症状,治疗需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并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运动量大及有基础病儿童需特别注意相关防暑防护等事宜
一、儿童中暑的症状
1.轻度中暑症状:儿童可能会出现口渴、多汗、乏力、头晕、头痛、体温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5℃左右,此时儿童的皮肤可能还比较湿润,精神状态尚可,但已出现不适表现,如烦躁不安等。这是因为儿童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开始散热失衡,水分和盐分丢失,导致轻度的热应激反应。
2.中度中暑症状: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38.5~40℃,儿童会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情况。此时儿童的身体散热机制进一步失调,体内热量积聚增多,影响了多个系统的功能。
3.重度中暑症状:体温可超过40℃,儿童会出现昏迷、抽搐、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且不规则、心率失常等严重表现,这时候情况非常危急,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重度中暑时,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严重紊乱,身体各重要器官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二、儿童中暑的治疗方法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儿童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如室内阴凉处或树荫下等,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因为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会让儿童不断吸收热量,加重中暑症状。
2.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也可以给儿童使用退热贴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帮助降低体温,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刺激。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儿童还能吞咽,应让其少量多次饮用清凉的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对于不能吞咽或症状较严重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处理。因为中暑会导致儿童大量失水和失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4.及时就医:如果儿童中暑症状较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医院可能会采取静脉输液、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挽救儿童的生命,比如使用一些调节体温和维持器官功能的药物等。
三、特殊人群(儿童)中暑的温馨提示
1.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对高温更敏感,所以在炎热天气里要特别注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夏季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且要为婴幼儿做好防晒和散热措施,如使用婴儿车遮阳篷、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等。因为婴幼儿自身散热能力差,更容易发生中暑。
2.生活方式:对于平时运动量较大、出汗多的儿童,在炎热天气里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和强度,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要教育儿童不要在密闭、高温的车内长时间停留,即使是短暂停车也可能因为车内温度急剧升高而导致中暑。
3.病史因素:如果儿童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身体的耐受力较差,更易在高温环境下发生中暑,家长要更加密切关注这类儿童的身体状况,在炎热天气里尽量避免带其去高温环境,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和应急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