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脏骤停怎么办
心脏骤停抢救包括立即启动心肺复苏,需判断环境安全、患者反应呼吸、实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呼叫支援与获取除颤仪;药物应用如肾上腺素、胺碘酮;考虑儿童患者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后续进行高级生命支持与监测,包括维持循环、呼吸支持、脑保护及监测生命体征等,针对不同人群调整抢救措施并密切关注相关情况。
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1.判断环境安全:首先迅速评估周围环境,确保抢救者和患者处于安全环境中,避免二次伤害。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空间和姿势。
2.判断患者反应和呼吸:轻拍并呼喊患者,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判断有无呼吸。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患儿,由于病情特殊,要快速准确判断。一般在5-10秒内完成判断。
3.实施胸外按压:成人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儿童可采用单手或双手按压,婴儿用两拇指按压胸骨中下1/3处。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儿童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cm),婴儿约为4cm。胸外按压在心脏骤停抢救中至关重要,能为重要脏器提供一定的血流灌注。
4.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清除口鼻腔异物,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特别小心操作,避免加重病情。
5.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以上,保证胸廓起伏。
二、呼叫支援与获取除颤仪
1.呼叫支援: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大声呼叫周围人员帮忙呼叫急救团队,通知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等相关专业人员到场协助抢救。在儿科手术中,要确保团队中有足够经验应对小儿心脏骤停的人员。
2.获取除颤仪: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果是室颤等可除颤心律,AED能有效终止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对于小儿,要选择适合儿童的电极片。
三、药物应用
1.肾上腺素:若心脏骤停持续,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素,通过静脉或气管内给药,能增加心肌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但在儿科应用中要严格按照体重等因素考虑合适剂量。
2.胺碘酮:对于顽固性室速或室颤,可考虑使用胺碘酮,通过静脉给药,能抑制心肌细胞钾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四、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本身心脏功能可能较差,在心脏骤停抢救中,要特别注意胸外按压和通气的力度和频率,严格遵循儿科心肺复苏的标准。要考虑患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调整胸外按压和通气参数。例如婴儿和儿童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不同,婴儿为30:2,儿童为15:2。
2.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患儿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肺动脉高压等,在抢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抢救措施的影响。例如肺动脉高压患儿在心肺复苏时可能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不同,需要更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五、后续生命支持与监测
1.高级生命支持: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要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包括维持循环、呼吸支持、脑保护等。维持循环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呼吸支持可通过机械通气等方式,脑保护可采用低温治疗等措施。
2.监测: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手术相关部位的情况,如切口有无渗血、管道是否通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