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心房且频率较快的心律失常,按成因分为自律性增高型、折返性、触发活动型,临床表现有症状及心电图特点,诊断靠心电图等检查,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和人群治疗需考虑相应情况。
一、定义
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于心房且频率较快的心律失常。它是由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折返机制引起的,其心房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之间。
二、分类
(一)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
多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因素有关。例如,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从而引发房性心动过速。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常合并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发生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是由于心房内存在折返环路导致的。其发生与心房组织的解剖和电生理特性有关,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增加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几率。在儿童中,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发育异常,也可能引发此类房性心动过速。
(三)触发活动型房性心动过速
由心房肌细胞受到后除极电位触发引起。后除极电位可能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出现,如使用某些药物后。对于有特殊用药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触发活动型房性心动过速。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房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心力衰竭等病情。
(二)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上表现为心房率增快,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但如果合并室内差异传导则可能增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房性心动过速,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房性心动过速。
四、诊断方法
(一)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房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手段。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记录到心房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明确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以及判断其类型。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进一步捕捉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律失常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其他检查
如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寻找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例如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情况。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电解质(如血钾、血镁等)水平,因为电解质紊乱可能是房性心动过速的诱因之一。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先进行观察,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纠正心力衰竭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二)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可能会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降低心肌的自律性。但在儿童用药时需要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三)非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术是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心脏内的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的电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目的。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获益,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