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暑了会头疼
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紊乱引发的急性疾病,会致头疼,不同人群中暑头疼有特点及相关因素,发生中暑头疼要转移至阴凉处物理降温、补水,预防需避免高温久待、做好防护、补水、保证作息。
一、中暑导致头疼的生理机制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当发生中暑时,人体核心温度升高,这会影响脑部的生理功能。首先,高温会导致脑血管扩张,这是因为体温升高刺激了脑血管的神经调节机制,使得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血管管径增大。脑血管扩张会引起颅内压的变化,进而刺激头部的痛觉神经末梢,引发头疼。其次,中暑时身体的代谢紊乱,会产生过多的乳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在脑部堆积,也会刺激神经感受器导致头疼。另外,中暑还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得脑部供血、供氧出现异常,脑部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这也会引发头疼。
二、不同人群中暑头疼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中暑时更容易出现核心温度快速升高的情况。儿童中暑头疼时可能表现得更为烦躁不安,这是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表达相对不那么准确,更多通过情绪和行为来体现。儿童的脑部血管相对较脆弱,高温引起的脑血管扩张对儿童脑部的影响可能更明显,而且儿童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代谢产物堆积相对也会更快,所以儿童中暑头疼可能来得更急更重。同时,儿童的生活方式如果是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时间过长,比如夏季户外活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采取防暑措施,就更容易发生中暑头疼。
(二)老年群体
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在中暑时,高温导致的脑血管扩张以及代谢紊乱等情况,对于本身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容易诱发脑血管的进一步病变,如可能加重脑血管的痉挛或导致血管破裂风险增加等,从而使头疼症状更为复杂和严重。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也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在高温环境下更易中暑,且中暑后头疼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脑部的病理生理改变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三)其他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户外作业人员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中暑的风险较高,发生中暑头疼的概率也相应增加。他们因为工作性质,往往不能及时获取充足的水分和进行有效的防暑降温,所以更容易出现因中暑导致的头疼。而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人,本身身体的调节能力就相对较差,在中暑时也更容易发生头疼,并且头疼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三、中暑头疼的应对与预防
一旦发生中暑头疼,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以降低核心温度,缓解脑血管扩张等情况,从而减轻头疼。同时要补充水分,可饮用适量的淡盐水等。对于预防中暑头疼,要注意在高温天气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使用防晒霜等,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以维持身体良好的代谢和调节功能,降低中暑发生的风险,进而预防中暑头疼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