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什么症状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有乏力、大量出汗等症状,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轻症中暑体温超38℃,先兆中暑症状加重且有循环系统等表现;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四肢肌肉痉挛,意识清,体温正常)、热衰竭(多见于特定人群,有头晕等表现,体温稍高或正常)、热射病(严重类型,分劳力性和非劳力性,劳力性多在高温等下发生,体温迅升40℃以上等,非劳力性常见于特定人群,体温明显升高伴意识模糊等,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一、先兆中暑
1.症状表现: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此时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在37.5℃左右。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使人体开始出现散热相关的功能紊乱,身体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但已出现一些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多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身体散热调节开始出现问题有关,尤其常见于长时间在户外工作、运动量大且未充分补水的人群,如夏季长时间在工地劳作的工人、进行高强度户外运动的人等。
二、轻症中暑
1.症状表现:体温往往升高到38℃以上,除了先兆中暑的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这是因为人体的散热机制进一步失调,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开始明显紊乱,身体的循环系统等也受到影响,常见于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较久且未得到有效降温处理的人群,比如在没有空调的高温车间持续工作数小时的劳动者等。
三、重症中暑
1.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常呈对称性,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这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钾等电解质丢失过多,水盐代谢紊乱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发生痉挛,常见于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体力劳动且出汗多未及时补充电解质的人群,像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等。
2.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等,体温稍高或正常。这是因为高温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进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等一系列表现,其发生与个体的身体基础状况有关,比如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儿童的体温调节和血容量调节能力尚未完善,慢性疾病患者可能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影响其血液循环等。
3.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且体力活动强度大的情况下发生,患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40℃以上,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等)、无汗等表现;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体温也明显升高,但可能没有劳力性热射病那么高的体温上升速度,也可能伴有意识模糊等情况。这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严重受损,身体产热大于散热,核心体温急剧升高,对身体各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可导致脑、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与高温环境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失衡,以及个体的体质、基础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比如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退化,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对高温的耐受和调节能力更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