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角膜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单纯疱疹病毒、长期用抗生素等人群易患真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眼部外伤、接触性因素,如自身免疫病累及角膜、机械或紫外线外伤、长期戴隐形眼镜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可引发角膜炎。
一、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角膜炎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可引发角膜炎。例如,肺炎链球菌性角膜炎多发生于儿童及老年人,可能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这些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眼部或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到达角膜,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角膜出现浸润、溃疡等病变。
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且不注意护理的人群,由于隐形眼镜与角膜直接接触,容易造成角膜上皮的损伤,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门户,增加了细菌感染引发角膜炎的风险。
2.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原发性感染常发生在幼儿期,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感冒、过度疲劳等情况,病毒可被激活,沿神经轴突迁移至角膜,引起复发感染。
对于有疱疹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更易在上述诱因下复发角膜炎。女性在月经周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机体抵抗力可能相对降低,也可能增加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风险。
3.真菌感染
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有角膜外伤、植物性角膜异物等情况的患者。例如,角膜被植物枝叶等划伤后,容易感染真菌。真菌在角膜上生长繁殖,会引起角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角膜溃疡等严重病变,且病情往往较为顽固,治疗相对困难。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从事农业劳动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真菌的机会较多,增加了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几率。
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角膜炎
1.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角膜,引发角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角膜组织,导致角膜炎症。
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控制情况,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可能会反复诱发角膜炎。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几率相对可能有一定特点,但主要还是与疾病本身的免疫异常机制相关。
2.眼部外伤
机械性外伤、紫外线损伤等都可能引起角膜炎。例如,角膜被异物划伤、撞击等机械性外伤后,角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或引发自身的炎症反应。紫外线损伤多发生于长时间在雪地、水面等反射紫外线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群,紫外线可损伤角膜上皮,导致角膜炎。
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渔民等)的人群,眼部外伤的风险较高,需更加注意眼部防护以预防角膜炎。儿童由于活泼好动,眼部外伤的发生率相对也较高,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看护。
3.接触性因素
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如果清洁不当、佩戴时间过长等,会使角膜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容易积聚细菌、污垢等,从而引发角膜炎。此外,一些眼部的化学性物质接触,如酸、碱等化学物质溅入眼内,会直接损伤角膜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对于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需要严格遵循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控制佩戴时间。在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环境中,要做好眼部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