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病因病机不同,风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致卫阳被遏、肺气失宣,风热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症状表现有发热情况、恶寒与恶风、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咽喉症状及舌象脉象等区别;治疗原则分别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预防与调护方面,风寒感冒要保暖、锻炼,患病后多休息、食温热食物,风热感冒要通风、多饮水,患病后清淡饮食等。
一、病因病机
1.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肺气失宣所致,常见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的季节,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尤其在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中更易因受寒引发。
2.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多发生在气候温暖多风的春季或夏季,人体正气尚足时,风热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导致肺卫功能失调。
二、症状表现
1.发热情况
风寒感冒: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下,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点,患者明显怕冷,需加衣被,虽有发热但感觉怕冷更突出。
风热感冒:多为高热,体温常可达到38℃以上,发热明显,怕冷相对较轻。
2.恶寒与恶风
风寒感冒:恶寒明显,即怕冷的感觉较强烈,持续存在,得衣被后仍难以缓解。
风热感冒:恶风为主,即怕吹风,风吹时不适明显,但恶寒程度不如风寒感冒严重。
3.鼻塞流涕
风寒感冒:流清涕,鼻涕质地清稀如水,鼻塞症状明显。
风热感冒:流黄涕,鼻涕黏稠发黄,鼻塞相对风寒感冒可能稍轻。
4.咳嗽咳痰
风寒感冒:咳嗽声重,咯痰清稀色白。
风热感冒:咳嗽咳痰不爽,痰黄黏稠。
5.咽喉症状
风寒感冒:咽喉多不红肿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
风热感冒:咽喉红肿疼痛较为常见。
6.舌象脉象
风寒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脉多浮紧。
风热感冒: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多浮数。
三、治疗原则
1.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发汗等方式使风寒之邪从汗而解,可选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方剂或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根据其年龄、体质等调整用药选择,尽量选择温和且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
2.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为法,疏散风热,使邪热从表而解,常用银翘散等方剂或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且针对风热感冒的药物,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
四、预防与调护
1.风寒感冒
预防: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风寒的能力,老年人、儿童等更应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穿着。
调护:患病后宜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温热,可适当食用生姜红糖水等温热性食物以助发汗散寒,但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儿童患病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其体温、精神等情况,防止病情变化。
2.风热感冒
预防:在温热季节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环境,适当多饮水,保持机体津液充足,增强抵抗力,儿童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调护:患病期间应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白菜、芹菜、苹果、梨等,有助于清热生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儿童要注意口腔清洁,因其可能因咽喉不适而影响进食,家长需帮助其做好口腔护理,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