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支气管肺炎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主要症状及肺部体征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婴儿、营养不良患儿、有基础疾病患儿需注意相应事项,要保持室内适宜环境、合理饮食休息,根据病原菌抗感染,对症退热、化痰止咳、氧疗,密切观察特殊人群病情变化并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
一、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主要症状
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婴儿体温波动较大,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则可能表现为口吐白沫。病原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射。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50次/分钟,1-5岁幼儿≥40次/分钟,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口唇发绀等。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机体缺氧所致。
2.肺部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这是因为炎症使肺泡、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听诊时可闻及湿啰音。
二、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患儿呼吸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呛咳。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病情恢复。
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减少体力消耗。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的选用需依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如为流感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3.对症治疗
退热: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
化痰止咳:可选用氨溴索等祛痰药物,也可采用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等)辅助化痰止咳,利于痰液排出,改善通气。
氧疗:有气促、发绀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吸氧,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严重缺氧时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
三、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儿的药物。保持婴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
2.营养不良患儿:营养不良患儿抵抗力差,病情恢复较慢,治疗时除积极治疗肺炎外,还需加强营养支持,如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病情恢复。
3.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患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往往较重,治疗过程中需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