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宝宝佝偻病早期症状多样,神经系统症状有多汗(因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代谢致交感神经兴奋,头部多汗常见)、易激惹(钙磷代谢紊乱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烦躁易被激怒)、夜惊(与钙缺乏影响神经系统稳定性有关);骨骼改变早期症状有颅骨软化(36个月宝宝多见,因钙盐不能正常沉积致颅骨骨质变软)、囟门增大及闭合延迟(维生素D缺乏影响颅骨发育);其他症状有出牙延迟(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在牙齿硬组织沉积)、枕秃(虽非特有,但佝偻病早期常见)。若宝宝有这些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特殊人群需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日常要保证充足户外活动和母乳喂养母亲营养均衡。
一、神经系统症状
1.多汗:宝宝在佝偻病早期可能会出现多汗症状,即使在气温不高、活动量不大的情况下,也会比正常宝宝出汗多,尤其是头部,常常可见宝宝的枕部头发被汗水浸湿。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的代谢,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多汗表现。相关研究表明,在佝偻病患儿中,多汗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2.易激惹:宝宝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容易被激怒,对周围的声响、光线等刺激反应过度。这是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宝宝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例如,宝宝可能在睡眠中容易惊醒,轻微的动静就会使其突然醒来并哭闹不止。
3.夜惊:夜间睡眠时,宝宝可能会突然惊醒,伴有哭闹,难以安抚,通常在几分钟后才能再次入睡。这也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一种表现,与佝偻病导致的钙缺乏影响神经系统稳定性有关。
二、骨骼改变相关早期症状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宝宝,表现为颅骨的骨质变软,用手指轻压宝宝的枕部或顶骨后部,可有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这是因为佝偻病时,宝宝体内钙盐不能正常沉积于骨骼,导致颅骨骨质发育不良。颅骨软化是佝偻病较早期的骨骼改变体征之一,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囟门增大及闭合延迟:正常宝宝前囟门一般在11.5岁闭合,而佝偻病早期,宝宝的囟门可能会增大,且闭合时间延迟。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磷在骨骼中的正常沉积和代谢,导致颅骨发育异常,从而使囟门闭合受到影响。研究发现,佝偻病患儿囟门闭合延迟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
三、其他症状
1.出牙延迟:正常宝宝一般在410个月开始出牙,而佝偻病宝宝出牙可能会延迟,有的甚至到1岁以后才开始出牙。牙齿萌出延迟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在牙齿硬组织中的沉积有关,导致牙齿发育缓慢。
2.枕秃:由于宝宝多汗,头部与枕头经常摩擦,会导致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枕秃。但需注意,枕秃并非佝偻病特有的症状,其他原因如宝宝长时间仰卧、局部摩擦等也可能引起枕秃,不过在佝偻病早期,枕秃较为常见。
温馨提示: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就患有佝偻病,但如果发现宝宝有这些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25羟维生素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以明确诊断。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维生素D储备不足,更易发生佝偻病,应在医生指导下,从出生后适当时间开始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于正常宝宝还是存在佝偻病风险的宝宝,都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注意自身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摄入,以提高乳汁质量,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