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心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阻滞较轻类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0.20秒(成人),发生机制是房室交界区相对不应期延长,受心肌缺血等因素影响。有生理性和病理性情况,生理性可见于部分健康人,病理性与多种心脏疾病相关。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应情况,要定期随访等。
一、定义
心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较轻类型,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后延迟出现QRS波群,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成人)。
二、心电图表现特征
PR间期延长:在心电图上,正常PR间期范围是0.12-0.20秒,当PR间期超过0.20秒时,即可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同年龄人群PR间期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例如儿童PR间期正常上限相对较短,一般<0.18-0.20秒。
三、发生机制
是由于房室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延长,使得心房激动下传至心室的时间延迟。可能是因为心肌缺血、炎症、退行性变等因素影响了房室交界区的传导功能。例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可能导致房室传导系统的血流灌注改变,从而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风湿性心脏病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时也可能引发。
四、临床意义及相关情况
生理性情况:部分健康人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运动员等长期从事体力活动的人群,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心电图,观察PR间期变化情况。
病理性情况:多种心脏疾病可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对于患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提示心脏传导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以及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心脏问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考虑先天性因素或一些先天性心脏疾病的可能。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脏功能,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如果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同时,儿童时期要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保证充足的休息。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关注是否合并其他老年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心脏传导系统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所以需要更密切地随访心电图,评估房室传导阻滞的变化情况。如果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疾病,在治疗基础疾病时要考虑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女性: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注意妊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以及心脏功能指标,因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在妊娠期间有变化。同时,要关注孕妇的症状,如是否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及时评估对母婴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病史的人群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要严格遵循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冠心病患者要规范进行抗心肌缺血治疗,心肌病患者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同时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