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有什么区别吗
小儿支气管肺炎与小儿支气管炎在定义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预后情况及特殊人群方面存在差异,前者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促等,肺部有固定中细湿啰音,X线有斑片状阴影等,治疗需控制感染对症等,多数预后良好但特定患儿预后差;后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咳嗽为主,肺部有不固定啰音,X线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主要对症治疗,预后较好但少数可迁延不愈,小婴儿、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小儿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多发生于支气管壁周围,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炎症,病原体常由气管下行至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引起。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2岁以内儿童多发。
2.小儿支气管炎:指支气管黏膜的炎症,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黏膜,多同时累及气管,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冬春季节多见,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婴幼儿更多见。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症状表现
小儿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发热多为不规则热,也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可达40-80次/分,可有鼻翼扇动、三凹征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如心率增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小儿支气管炎: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一般无气促和发绀,全身症状较轻,可伴有轻度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持续3-5天。
2.体征表现
小儿支气管肺炎:肺部可听到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
小儿支气管炎:肺部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干啰音和粗中湿啰音,啰音部位易变,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1.小儿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改变。
2.小儿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少数患儿可有肺门阴影增浓。
四、治疗原则区别
1.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平喘、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病情严重时需要吸氧、防治并发症等。
2.小儿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平喘等,若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适当选用抗生素,一般以口服为主,病情较重者可静脉用药。
五、预后情况不同
1.小儿支气管肺炎:多数预后良好,但小婴儿、体质虚弱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的患儿预后较差,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
2.小儿支气管炎:一般预后较好,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在1-2周内痊愈,但少数患儿可迁延不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小婴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如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患支气管肺炎时更易出现循环系统受累,需积极控制感染并注意心脏功能的监测;营养不良的儿童抵抗力较低,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营养支持,以促进疾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