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容易中暑是什么原因
中暑受身体基础状况、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等特殊人群需采取相应避暑措施,如儿童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定时补水等,老年人选凉爽时段活动、保证通风和充足饮水等,肥胖人群减少外出、室内运动并控体重等以降低中暑风险
一、身体基础状况因素
(一)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弱,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中暑;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皮肤汗腺萎缩,出汗减少,使得散热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中暑风险。
(二)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易频繁中暑,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其心血管功能可能受限,在高温环境下,身体为了散热需要增加外周血管的血流量,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体温的调节;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出汗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影响散热,容易中暑;肥胖人群体表面积相对较小,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小于正常体重人群,散热相对困难,在相同环境下更易中暑。
二、环境因素
(一)高温高湿环境持续时间长
当处于持续高温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时,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因为高湿度环境下,汗液不易蒸发,无法及时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得热量在体内积聚,容易引发中暑。例如在夏季持续的闷热天气里,长时间处于户外或通风不良的室内,就容易经常中暑。
(二)日照强度大
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日光下,人体会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皮肤在强烈日照下温度迅速升高,若不能及时通过有效的散热机制来平衡,就会导致体温过度升高,增加中暑的发生几率。比如在夏季正午时分,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而没有采取充分防晒措施的人,就面临较高的中暑风险。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水分摄入不足
日常饮水过少会导致身体缺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身体的散热能力会下降,容易引发中暑。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少喝水,尤其是在炎热天气时仍不主动增加饮水量,就容易经常中暑。
(二)运动量过大且未合理避暑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若运动过程中没有适当的避暑措施,如及时补充水分、寻找阴凉处休息等,就容易因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中暑。比如在炎热天气里进行长时间的户外高强度运动,像马拉松训练等,如果没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就很容易频繁中暑。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一)儿童
儿童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必须外出需穿着轻薄、浅色、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同时要定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儿童专用的电解质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高温下易出现体温失控,所以要特别注意为其创造凉爽的环境。
(二)老年人
老年人应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室内可使用空调等设备将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一般建议26-28℃)。日常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采取避暑措施。
(三)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在高温环境下要减少外出活动时间,如需外出要选择凉爽时段,且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路线。运动时要选择在室内空调环境下进行适度运动,运动过程中要频繁补充水分,可选择含有电解质的饮品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另外,要注意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以降低中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