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有什么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病因分别为秋冬劳累后吹风受凉及春季外感风热之邪;症状上风寒感冒多低热、怕冷无汗、流清涕、后脑痛等,风热感冒多高热、怕风多汗、流黄涕、前额痛等;治疗原则分别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预防上风寒感冒秋冬注意保暖,风热感冒春季注意室内通风、儿童饮食清淡等。
一、病因方面
1.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发,秋冬季节更易出现,人体劳累时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表导致发病。从中医角度看,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引发感冒症状。
2.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多发生于气候温暖多风的春季。外界温热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使肺气失和而发病。比如在春天阳气升发时,若人体正气相对不足,风热之邪就容易侵袭人体引发感冒。
二、症状表现方面
1.发热程度
风寒感冒: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少有高热情况。这是因为风寒之邪束表,人体阳气被郁,发热相对较缓。
风热感冒: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可达到39℃甚至更高,发热较明显,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正邪交争剧烈,故发热程度较高。
2.怕冷与出汗情况
风寒感冒:患者怕冷明显,甚至需盖厚被、穿厚衣来缓解,通常无汗或仅有少量汗出。这是因为风寒束表,腠理闭塞,汗液无法正常排出。
风热感冒:怕冷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微怕风情况,通常出汗较多,但出汗后发热症状不一定能完全缓解。因为风热之邪在表,虽有汗出,但热邪未完全清除。
3.鼻部症状
风寒感冒:流清涕较为明显,鼻涕质地清稀如水。这是因为风寒之邪犯肺,肺窍不利,津液清稀外泄。
风热感冒:流黄涕多见,鼻涕颜色发黄且较为黏稠。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导致鼻窍黏膜受邪,分泌物黏稠变黄。
4.其他症状
风寒感冒:常伴有头痛,疼痛部位多为后脑部位,疼痛较剧烈,可伴有肢体酸痛、咳嗽,咳白稀痰等症状。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导致头痛、肢体酸痛,肺气失宣则咳嗽、咳白稀痰。
风热感冒:头痛部位多在前额,咽喉肿痛较为明显,咳嗽多为咳黄稠痰,还可能伴有口渴、舌尖边红、苔薄黄等症状。是因为风热上扰清窍故头痛在前额,风热之邪熏蒸咽喉则咽喉肿痛,热邪伤津则口渴,舌质舌苔表现为舌尖边红、苔薄黄等热象。
三、治疗原则方面
1.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辛温的药物散发风寒之邪,使腠理得以开启,阳气得以宣通。可选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中成药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注意根据其体质情况谨慎选用药物,避免药物过燥伤阴等情况,儿童用药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
2.风热感冒: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用辛凉的药物疏散风热之邪,使热邪外透。可选用辛凉解表的中成药等。特殊人群中,儿童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剂型和剂量等问题,避免因药物寒凉过度损伤儿童脾胃阳气,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四、预防方面
1.风寒感冒预防: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后立即吹风受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对于儿童,要注意在寒冷天气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等,保持身体温暖;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重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厚度。
2.风热感冒预防:春季气候多变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温热的环境中。儿童在春季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老年人则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整穿着,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过度暴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