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佝偻病症状
早期佝偻病的症状主要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改变,高危人群包括孕妇、早产儿等,预防佝偻病需注意孕妇营养、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等,佝偻病能治好,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治愈的标准包括临床症状消失、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X线检查显示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恢复正常等,佝偻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骨骼、运动、免疫力和智力发育。
早期佝偻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骨骼畸形,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了解其症状并及时就医非常重要。以下是关于早期佝偻病症状的一些信息。
一、早期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1.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
孩子可能出现多汗、夜惊、好哭等症状。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孩子头颅不断摩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2.骨骼改变
(1)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以手指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颅骨会像压乒乓球一样内陷,随手指放松而弹回,称为乒乓球征。
(2)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称肋串珠。
(3)四肢: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4)脊柱:严重佝偻病患儿的脊柱可发生畸形,如脊柱后突或侧突。
(5)其他:患儿会出牙延迟,且容易发生龋齿。
二、佝偻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母亲在孕期有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双胞胎。
3.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
4.长期缺乏户外活动的孩子。
5.膳食中钙、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缺乏日照者。
6.患有胃肠道或肝胆疾病的孩子。
三、如何预防佝偻病?
1.孕妇应多晒太阳,食用富含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2.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足够的奶量摄入。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即每天400国际单位。
4.足月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
5.婴幼儿应多晒太阳,每天1~2小时。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可在树荫下活动;冬季应选择阳光充足、温暖的时间段外出活动。
四、佝偻病能治好吗?
佝偻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让孩子多晒太阳、增加户外活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五、如何判断佝偻病是否治愈?
1.临床症状消失。
2.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3.X线检查显示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恢复正常。
六、佝偻病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等,影响孩子的外观和正常活动。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严重的佝偻病可能导致孩子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3.免疫力下降:佝偻病患儿容易反复感染,影响身体健康。
4.智力发育迟缓:严重的佝偻病可能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温馨提示
1.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2.如果发现孩子有佝偻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3.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4.佝偻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应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总之,早期佝偻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