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肠套叠怎么治疗
宝宝肠套叠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灌肠(适用于病程48小时内、全身情况好的宝宝,操作需密切监测)和钡剂灌肠(适用于早期,有钡剂溢入腹腔风险且辐射多,临床应用少);手术治疗包括肠套叠复位术(病程超48小时或非手术治疗失败时采用,若肠管坏死可能需肠切除吻合术)和肠切除吻合术(肠管坏死无法复位或血运不佳时进行,术后要观察肠道功能并给予相应治疗)。治疗时要注意年龄因素(低龄宝宝治疗需更谨慎)、生活方式(保证休息、合理调整饮食)、病史因素(有病史者复发风险高,要注意观察并寻找复发原因),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状况,非手术治疗后定期复查,手术治疗后注意伤口护理,给予宝宝关爱安抚。
一、非手术治疗
1.空气灌肠: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的宝宝。通过肛门注入空气,以空气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复位成功率较高,可避免手术创伤,减少宝宝痛苦。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若出现异常如剧烈哭闹、面色苍白等,可能提示肠穿孔等并发症,需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
2.钡剂灌肠:同样适用于早期肠套叠,通过灌入钡剂来显示肠套叠的部位和程度,并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不过钡剂灌肠有钡剂溢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的风险,且对宝宝的辐射暴露相对较多,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二、手术治疗
1.肠套叠复位术:如果宝宝病程超过48小时,或虽病程在48小时以内但病情严重,如出现明显腹胀、腹膜刺激征、休克等情况,或经空气灌肠等非手术治疗失败,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医生会切开腹腔,找到套叠的肠管,将其小心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肠管,若发现肠管有坏死,可能需要进行肠切除吻合术。
2.肠切除吻合术:当套叠的肠管发生坏死,无法复位或复位后肠管血运仍不佳时,需要切除坏死的肠管,然后将两端正常的肠管进行吻合。术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有无排气、排便等,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促进宝宝康复。
三、治疗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宝宝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重要脏器的保护。对于低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非手术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他们的耐受性较差。手术治疗对低龄宝宝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也可能较慢,需要更精细的护理和监测。
2.生活方式:治疗期间要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肠道蠕动的刺激。饮食方面,在肠套叠复位后,需根据宝宝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开始可给予少量的流食,如米汤等,待肠道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再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
3.病史因素:如果宝宝既往有肠套叠病史,再次发生肠套叠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对于这类宝宝,在治疗后要更加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积极寻找可能导致肠套叠复发的原因,如肠道畸形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宝宝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年龄小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体温、有无呕吐、大便情况等。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发热、呕吐频繁、血便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在非手术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带宝宝复查,了解肠管的恢复情况。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宝宝,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在宝宝恢复期间,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抚,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治疗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