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约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结果,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更年期前后性别患病率有差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及某些疾病史可增加发病风险,它与由明确病因引起、去除病因血压可恢复正常的继发性高血压不同,需长期控制管理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方面,多个基因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性相关,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环境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
二、发病相关因素及影响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弹性下降,外周阻力增大,同时身体的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等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出现紊乱,从而更容易发生高血压。例如,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程度通常比年轻人严重,这使得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血压更容易升高。
(二)性别因素
在更年期前,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低于男性;而在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逐渐升高,与男性趋于接近。这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后,血管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高盐饮食: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g,但很多人的实际摄入量远高于此。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会使钠盐摄入超标,增加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2.过量饮酒:酒精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量相当于酒精50g以上,女性相当于酒精25g以上),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
3.肥胖: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出的某些激素和细胞因子会影响血压调节,同时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干扰血压的正常调控。例如,体重指数(BMI)≥28kg/m2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BMI正常人群。
4.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同时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从而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四)病史因素
某些疾病史也可能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肾脏疾病会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可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血压异常升高。
三、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不同,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明确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去除病因后血压可恢复正常。例如,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突然升高,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往往能恢复正常;肾动脉狭窄会引起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经血管成形术等治疗后血压可改善。而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不能明确具体病因,需要长期进行血压控制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