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与支气管炎在定义、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程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肺炎病变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肺部有固定湿啰音,影像有片状阴影等,病程长易有并发症;支气管炎炎症局限支气管,主要咳嗽,全身症状轻,肺部啰音不固定,影像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病程短,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关注。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小儿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炎症可导致气道阻塞、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
2.小儿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主要局限在支气管部位,一般不累及肺泡,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症状表现
小儿肺炎:典型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部分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例如,有研究显示肺炎患儿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因感染病原体不同而有差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往往发热相对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
小儿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可伴有发热,但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表现
小儿肺炎: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易听到,当病灶融合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等。
小儿支气管炎: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湿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三、影像学表现不同
1.小儿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有片状、斑片状阴影,可伴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改变,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差异,如病毒性肺炎多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细菌性肺炎可表现为大片状阴影等。
2.小儿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部分患儿可出现肺门阴影增浓等表现。
四、病程与预后区别
1.小儿肺炎:病程相对较长,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病程约1-2周,若为重症肺炎,病程可更长,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严重并发症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2.小儿支气管炎:病程相对较短,一般经过1-2周的治疗可痊愈,但若病情反复,可发展为迁延性支气管炎等,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体质较弱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可能会有病情反复的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患肺炎或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口唇发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2-25℃左右)、湿度适中(50%-60%),喂养时要注意避免呛奶,因为婴幼儿呛奶可能会加重肺部炎症。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肺炎或支气管炎时病情可能更严重,且易出现并发症。这类儿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时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增强机体抵抗力,如合理喂养、适当运动等,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