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是指泪道系统中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鼻泪管任何部位发生阻塞,影响泪水引流。其解剖基础相关因素包括泪小点易受影响、泪小管管径细、婴幼儿鼻泪管下段瓣未开放、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易致阻塞;临床表现为流泪(遇刺激加重,婴幼儿常双眼流泪,成人频繁流泪)和分泌物增多;诊断方法有泪道冲洗(据反流情况判断阻塞部位)和泪道造影(清晰显示形态和部位);治疗需根据阻塞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法,如婴幼儿可保守按摩,成人用泪道探通术等,治疗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
一、泪道阻塞的定义
泪道阻塞是指泪道系统中的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鼻泪管任何部位发生的阻塞情况。泪道的主要功能是将眼内产生的泪水引流至鼻腔,以维持眼表的湿润等正常生理功能,当其中任何部位出现阻塞时,就会导致泪水引流不畅。
二、泪道阻塞的解剖基础相关因素
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鼻泪管和泪囊组成。从解剖结构上看,泪小点位于睑缘内侧端,直径约0.2-0.3mm,很容易受到炎症、外伤等因素影响而发生阻塞;泪小管包括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分别与上、下泪小点相连,然后汇合成泪总管,其管径较细,也是泪道阻塞的常见部位;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婴幼儿的鼻泪管下段开口处有Hasner瓣,在出生后数月可逐渐开放,若此瓣未开放则易导致婴幼儿泪道阻塞;年龄因素方面,婴幼儿由于鼻泪管发育不完全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泪道阻塞情况;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泪道周围组织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泪道阻塞的发生风险;长期用眼过度、眼部卫生不佳等生活方式因素,会使眼部炎症发生几率增加,而炎症是导致泪道阻塞的常见诱因之一,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且不注意护理,容易引发眼部感染,进而波及泪道导致阻塞;有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眼部组织受到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瘢痕形成等情况,从而引起泪道阻塞。
三、泪道阻塞的临床表现
1.流泪:是最常见的表现,由于泪道阻塞,泪水不能正常引流至鼻腔,而不断从眼内流出,尤其是在遇到风、冷空气等刺激时,流泪症状可能会加重。对于婴幼儿来说,往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睛经常流泪,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眼睛总是湿漉漉的;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流泪现象,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分泌物增多:泪道阻塞后,泪液排出受阻,泪囊内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导致泪囊发生炎症,产生较多的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眼周有黄色或白色的分泌物,用干净的纸巾擦拭后很快又会出现;成年人可能会感觉眼睛有异物感,晨起时眼睑被分泌物粘住等情况。
四、泪道阻塞的诊断方法
1.泪道冲洗:是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将生理盐水注入泪道,根据冲洗液反流的情况来判断泪道是否阻塞以及阻塞的部位。如果冲洗液完全从原路反流,说明泪小点或泪小管阻塞;如果冲洗液自下鼻道反流,提示鼻泪管阻塞;如果冲洗有阻力,部分反流,部分流入鼻腔,则表明泪道狭窄。
2.泪道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泪道的形态和阻塞部位,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将造影剂注入泪道,然后进行X线拍片等检查,能够直观地看到泪道各个部位的情况。
五、泪道阻塞的治疗相关要点
对于泪道阻塞的治疗,需要根据阻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对于婴幼儿的泪道阻塞,很多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按摩泪囊区,通过按摩促进泪道开放;对于成人的泪道阻塞,可能会采用泪道探通术等方法来疏通泪道。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婴幼儿皮肤娇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成年人要根据其眼部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