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怎么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包括针对基础疾病治疗,药物治疗(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室率),临时起搏治疗(有症状或药物无效不耐受时,经静脉置电极导管连接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治疗(持续不能恢复有严重症状或慢性不可逆者,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考虑),且需定期随访监测症状、起搏器功能或药物不良反应等。
一、病因治疗
1.针对基础疾病治疗:
若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需积极进行再灌注治疗等针对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部分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传导系统损伤相关,通过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等措施改善心肌血供,可能使房室传导阻滞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对于由心肌炎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要积极控制心肌炎症,如病毒性心肌炎需进行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炎症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减轻或恢复。
对于因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有研究显示,某些药物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等机制干扰房室传导,停用药物后,传导阻滞情况可能逐渐缓解。
二、药物治疗
1.提高心室率药物:
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它可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从而改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率。但阿托品可能有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于一些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有较好效果。
异丙肾上腺素也可用于提高心室率,它能激动β受体,加快心率,改善房室传导。不过,异丙肾上腺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使用时要谨慎。
三、临时起搏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如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时,需要临时起搏治疗。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下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若心室率过慢且有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临时起搏。例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当患者出现明显头晕等症状时,需考虑临时起搏。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可考虑临时起搏。
2.操作方法:
临时起搏一般通过经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导管,将电极导管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连接到临时起搏器上,调整起搏器参数,使心脏按设定的频率起搏。
四、永久起搏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房室传导阻滞持续不能恢复,且有反复晕厥等严重症状的患者,需考虑永久起搏治疗。如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反复出现头晕、黑矇等情况,应植入永久起搏器。
对于一些慢性的、不可逆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如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长期存在且有相关症状,也需要永久起搏治疗。
2.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房室传导阻滞需特别谨慎,要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对于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儿童,若心室率过慢影响生长发育或出现临床症状,如活动后气短等,需考虑永久起搏。儿童在植入起搏器后要注意避免起搏器部位感染,定期随访调整起搏器参数等。
老年人:老年人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在考虑永久起搏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等。同时,老年人植入起搏器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监测起搏器功能等。
五、随访与监测
1.定期随访:
无论是临时起搏还是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症状,如是否有头晕、黑矇等情况;检查起搏器功能,通过心电图等检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包括起搏频率、感知功能等。
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房室传导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例如,服用阿托品的患者要定期检查视力、心率等情况,观察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