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性酸中毒诊断标准
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表现有基础疾病及非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液乳酸浓度>5mmol/L、动脉血pH值<7.35且碳酸氢根离子<10mmol/L、阴离子间隙>18mmol/L;特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胍类药物需谨慎,儿童有基础疾病时要加强监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是高危人群需注意药物选择与病情监测。
一、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缺氧、服用双胍类药物等情况,出现深大呼吸、乏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非特异性表现,但这些表现不具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诊断。对于有相关基础疾病且出现上述疑似症状的患者,要高度警惕乳酸性酸中毒。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液乳酸浓度:
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关键指标。血液乳酸水平升高,一般来说,当动脉血乳酸浓度>5mmol/L时高度提示乳酸性酸中毒。不同人群因基础状况不同,对乳酸升高的耐受程度有差异,但通常以>5mmol/L作为重要的诊断临界值。例如,在糖尿病患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时,其血液乳酸浓度往往会显著升高,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同时可能存在组织缺氧等情况,导致乳酸生成增加或代谢障碍。
2.动脉血pH值:
动脉血pH值<7.35。乳酸性酸中毒时,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导致血液pH值下降。例如,在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中,pH值可明显降低,这是因为乳酸是酸性物质,大量蓄积会使血液酸碱度失衡。同时,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也会降低,一般血浆碳酸氢根离子<10mmol/L。碳酸氢根离子是体内重要的缓冲物质,乳酸堆积会消耗大量碳酸氢根离子,导致其浓度下降。
3.阴离子间隙(AG):
阴离子间隙=(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正常范围为8-16mmol/L。乳酸性酸中毒时阴离子间隙常明显增大,一般>18mmol/L。这是因为乳酸性酸中毒时,血液中乳酸根等有机酸阴离子增多,导致阴离子间隙升高。例如,在因服用双胍类药物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中,患者体内乳酸生成增加,阴离子间隙会显著升高,通过计算阴离子间隙可以辅助诊断乳酸性酸中毒,并帮助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酸中毒。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本身糖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在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时需格外谨慎,因为双胍类药物可能会影响乳酸的代谢。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乳酸水平等指标,一旦出现乏力、恶心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由于其乳酸代谢能力下降,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更高,更要加强血糖控制的同时,注意预防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定期监测乳酸等指标。
(二)儿童患者
儿童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严重感染导致缺氧等情况,也可能引发。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不合理使用可能影响乳酸代谢的药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要加强病情监测。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其乳酸代谢和缓冲能力有差异,所以对于儿童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要更加谨慎,一旦怀疑,需迅速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处理。
(三)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乳酸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是乳酸性酸中毒的高危人群。这类患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乳酸代谢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如出现乏力等不适,要及时就医检查乳酸等指标。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采取措施保护肝肾功能,降低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