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有哪些病
高血压的相关类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肾实质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致肾单位丢失等引起,各年龄段可发病;肾血管性高血压因肾动脉狭窄使RAAS激活等,动脉粥样硬化致者多见于老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增多,各年龄段可发病,女性略多;嗜铬细胞瘤因瘤细胞释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急剧升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者风险高;皮质醇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皮质醇致钠潴留等,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一、肾实质性高血压
1.病因机制: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单位大量丢失,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例如,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水钠排泄减少,引起血容量增多,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肾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2.人群特点: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可能加重肾脏损害,从而增加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1.病因机制:主要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脏缺血,激活RAAS,使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肾脏缺血还可刺激肾脏分泌前列腺素、缓激肽等降压物质减少,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近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2.人群特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则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有相应病因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易患,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但中青年女性相对高发。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病因机制: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钠重吸收和钾排泄,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激活RAAS受抑制,但由于醛固酮本身的钠潴留作用仍使血压升高。常见病因有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钠饮食可能加重病情,有肾上腺相关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四、嗜铬细胞瘤
1.病因机制: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细胞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2.人群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各个年龄段均有病例报道,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五、皮质醇增多症
1.病因机制: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皮质醇,皮质醇具有保钠排钾、促进糖原异生等作用,过多的皮质醇可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还可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常见病因有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多(库欣病)、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等。
2.人群特点: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垂体或肾上腺相关疾病的人群易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