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情况比较高,每次中暑都头疼
中暑后头疼与体温升高致头部血管扩张、水电解质紊乱影响神经细胞功能、脑部缺氧缺血有关,应对需脱离中暑环境、降温、补充水电解质,严重时及时就医,预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做好防护、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中暑后头疼的原因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后头疼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体温升高影响:中暑时体温明显升高,人体代谢加快,头部血管扩张,可能引发头疼。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大约增加13%,头部血管扩张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头疼。
2.水电解质紊乱:中暑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钠、钾等水电解质丢失,内环境稳态被打破,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头疼。例如,钠离子是维持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重要离子,其浓度紊乱会干扰神经传导,引发头疼。
3.脑部缺氧缺血:高温环境下,人体外周血管扩张,血液更多分布在体表,脑部供血相对不足,同时中暑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脑部缺氧缺血,引发头疼。有研究显示,中暑患者脑部氧分压会明显降低。
二、应对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
1.脱离中暑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到通风良好、凉爽的环境中,如空调房间等,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防止头疼等症状进一步加重。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更易中暑且中暑后病情变化快,应尽快将儿童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促进散热。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脱离中暑环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体位变化过大引发其他并发症。
2.降温处理: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帮助散热降温。
儿童:儿童皮肤薄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皮肤,可选用温水擦拭。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降温时要密切关注皮肤情况,防止冻伤。
3.补充水电解质:适当饮用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补充丢失的水电解质,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道负担。
儿童:儿童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补充电解质饮品时要控制好量和浓度,可选择专门的儿童电解质饮料。
老年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补充水电解质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电解质紊乱加重。
4.及时就医:如果头疼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儿童:儿童中暑后病情变化快,即使头疼症状暂时不严重,也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病情可能迅速恶化。
老年人:老年人中暑后可能掩盖病情,即使头疼不剧烈,也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脏器功能损伤等情况。
三、预防中暑以减少头疼发生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通常为10:00-16:00)进行剧烈户外活动,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但应选择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活动量也应适中。
老年人:老年人适合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
2.做好防护措施: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透气、浅色的宽松衣物,减少阳光直接照射。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要选择儿童专用的防晒霜,遮阳帽要合适,避免遮挡视线等影响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老化,选择防晒产品时要注意温和性,衣物选择要舒适宽松,便于活动。
3.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即使在非高温时段,也应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饮水,保证机体水分充足。
儿童:培养儿童定时饮水的习惯,可准备儿童喜欢的水杯,增加饮水量。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感觉口渴的敏感度降低,应主动定时饮水,可少量多次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