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什么意思
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分为原发性(多见于无基础病的青壮年瘦高男性,与肺大疱破裂有关)和继发性(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等);病因有肺部疾病、外伤、医源性因素;临床表现为突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体征有患侧胸廓饱满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治疗包括少量气胸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吸氧等)和大量气胸排气治疗(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等),及时准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气胸的分类
原发性气胸:多见于既往无基础肺部疾病的健康人,好发于青壮年,特别是体型瘦高的男性。可能与肺组织本身的发育异常有关,比如肺尖部存在肺大疱,肺大疱破裂后引起气胸。
继发性气胸:常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导致肺组织破坏,进而引起气胸。例如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塞,肺泡内压力升高,容易引起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老年人如果有肺部基础疾病,发生气胸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因为其肺组织弹性差,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二、气胸的病因
肺部疾病:如上述的COPD、肺结核、肺癌等,是导致气胸的常见原因。以肺结核为例,结核病灶可使肺组织坏死,形成空洞,或者破坏胸膜,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
外伤:胸部受到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胸部被撞击等,可导致肺部组织或气管、支气管破裂,使气体进入胸膜腔。这种情况在有明确外伤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若外伤较重,发生气胸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可能更显著。
医源性因素:某些医疗操作也可能引起气胸,如胸腔穿刺、肺部活检、气管插管等。在进行这些有创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医源性气胸的发生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因为儿童的肺部组织相对娇嫩,更容易在操作中受损。
三、气胸的临床表现
症状:突然发生的胸痛是气胸常见的症状,疼痛多较剧烈,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程度与气胸的类型、肺萎陷的程度以及患者本身的基础肺功能有关。例如,原发性气胸如果肺萎陷程度较轻,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胸闷;而继发性气胸如果肺萎陷程度较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可能较差,即使气胸程度较轻,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需要密切关注。
体征:体检时可发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气管向健侧移位等。不同类型气胸的体征可能有所差异,原发性气胸如果是少量气胸,体征可能不典型;而大量气胸时,体征会比较明显。
四、气胸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肺组织压缩的程度、气胸的范围等。胸部CT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气胸或者少量气胸的诊断更敏感,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病变情况以及气胸的细节。例如,对于一些微小的肺大疱或者不典型的气胸表现,胸部CT可能会更早发现并明确诊断。
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基础肺部疾病、外伤史等,以及体格检查的体征,对于气胸的初步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气胸的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少量气胸(肺萎陷程度小于20%),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等,让身体自行吸收胸腔内的气体。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更频繁地监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排气治疗:当气胸量较大,引起明显症状时,需要进行排气治疗。如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少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等情况。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将胸腔内的气体排出,促进肺复张。
气胸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肺部疾病,不同人群发生气胸的原因、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