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暑之后有什么症状
中暑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有不同症状,儿童因体温调节功能未熟更易中暑且症状严重隐匿,老年人体温调节弱恢复难、患重症风险高,有基础病者中暑会加重病情,需分别关注不同人群在高温下的中暑情况及症状表现。
一、轻度中暑症状
1.体温升高:一般来说,轻度中暑时体温会开始升高,通常可达到38℃以上。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轻度紊乱,导致产热大于散热,从而使体温上升。例如,在高温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后,测量体温发现高于正常体温范围。
2.出汗异常: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但可能随后出汗减少。这是因为机体初期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以试图降低体温,但随着中暑情况的发展,可能汗腺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出汗情况发生变化。比如一开始大汗淋漓,之后出汗量减少。
3.口渴: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身体失水,会产生明显的口渴感。这是身体缺水的一种信号,提醒机体需要补充水分。比如在中暑后会频繁想要喝水来缓解口渴。
4.乏力:会感觉身体疲倦、乏力,活动能力下降。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下身体代谢紊乱,能量供应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例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简单活动,此时会感到吃力,体力不支。
二、中度中暑症状
1.体温进一步升高:体温可升至39℃-40℃甚至更高。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进一步失调,身体散热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体温持续攀升。比如通过体温计测量发现体温明显高于中度中暑的起始体温范围。
2.面色潮红或苍白:面色可能呈现潮红状态,这是因为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以试图散热;但也可能出现苍白,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重新分布,皮肤供血减少所致。例如,在一些中度中暑的病例中,可以观察到患者面色有这样的变化。
3.头晕、头痛:会出现明显的头晕、头痛症状,这是由于高温影响了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比如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胀痛,影响正常的思维和行动。
4.恶心、呕吐:胃肠道受到高温影响,功能紊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高温刺激胃肠道,导致其蠕动和消化功能异常。例如,有些中度中暑患者会出现吃了东西后很快恶心呕吐的情况。
5.呼吸急促:呼吸频率会加快,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试图获取更多氧气来满足身体在高温下的代谢需求。比如呼吸比正常情况下要快很多,呼吸幅度也可能增大。
三、重度中暑症状
1.体温极高:体温可能超过40℃,且持续不降。这是重度中暑非常典型的表现,由于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几乎完全崩溃,体温失去控制地升高。例如,通过专业的体温测量设备可以检测到高达40℃以上的体温。
2.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意识方面的改变。这是因为高温对大脑组织造成了严重损害,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比如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状态,或者出现肢体不自主的抽搐等情况。
3.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由于高温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血液循环量减少,心脏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例如,测量血压发现明显降低,触摸脉搏感觉微弱且频率加快。
4.多器官功能损害:可能累及多个器官,如肝脏、肾脏等出现功能异常。这是因为重度中暑时,全身的代谢紊乱和缺血缺氧等情况影响了多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肾功能减退导致尿量减少等情况。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发生中暑,且中暑后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和隐匿。在高温环境下,儿童中暑后可能更早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表现,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儿童在高温天气下的情况。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也减弱,中暑后恢复相对困难,出现重度中暑症状的风险更高,在高温天气中要注意让老年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中暑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更加谨慎地预防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尽快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