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怎么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可辨证为血热妄行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分别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茜根散加减、归脾汤加减治疗;针灸可选足三里、脾俞、膈俞等穴位辅助治疗,推拿对气不摄血型可揉按中脘、气海等穴位辅助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用药及针灸推拿需谨慎,老年患者要综合基础疾病用药及调整针灸推拿,女性患者经期等特殊时期要考虑生理因素调整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型
中医认为此型多因外感热邪,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致。常见皮肤紫癜密集,色泽鲜红,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法,常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加减。现代研究表明,犀角地黄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改善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能起到凉血止血的效果,其药理作用经多项实验研究证实,对血热妄行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的治疗依据。
2.阴虚火旺型
多由久病或劳欲过度,耗伤阴液,虚火上炎,迫血妄行引起。表现为紫癜时发时止,血色鲜红,伴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治法为滋阴降火、清热止血,方选茜根散加减。研究发现,茜根散中的药物成分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能够改善阴虚火旺状态下的机体异常,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支撑,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等机制来发挥止血等功效。
3.气不摄血型
多因久病脾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而致。可见紫癜色淡红,反复发作,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等症状。治疗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归脾汤中的药物具有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等作用,从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来看,能够通过补益脾气,使气能摄血,从而缓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涉及对造血系统的调节等多方面,有科学研究证实其对气不摄血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推拿辅助治疗
1.针灸
可选取足三里、脾俞、膈俞等穴位。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脾俞为脾之背俞穴,能健脾和胃;膈俞为血会,可调理血分。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现代针灸学研究表明,针刺相关穴位可以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从而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恢复。
2.推拿
对于气不摄血型患者,可采用揉按腹部的方法,以中脘、气海等穴位为主,中脘为胃之募穴,气海为元气所居之处,揉按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的作用。推拿操作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操作,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流通,改善脏腑功能,辅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中医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医用药应选择药性平和、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也需由专业且有儿童治疗经验的医师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在辨证论治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体质特点,如儿童多为“稚阴稚阳”之体,病情变化较快,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
老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中医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方面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基础疾病。针灸推拿治疗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性适当调整手法力度和穴位选择等。同时,老年患者气血渐衰,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扶正固本,兼顾调理气血阴阳,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3.女性患者
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若处于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在中医辨证论治时要考虑月经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例如,经期血热妄行型患者可能症状会有变化,治疗用药需相应调整。在针灸推拿治疗时要避开一些可能影响月经的穴位或操作,注重整体调理,兼顾女性生理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