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暑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中暑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有不同临床表现,儿童、老年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等特殊人群中暑表现及注意事项各有特点,轻度中暑体温升高、有交感神经兴奋和头晕乏力表现;中度中暑体温进一步升高、循环系统紊乱且有神经系统症状;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不同类型表现;儿童体温升高快易惊厥,老人表现不典型易有并发症,高强度体力劳动者易严重中暑需提前防暑。
一、轻度中暑临床表现
1.体温升高:轻度中暑时体温通常会升高至38℃以上,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紊乱,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上升,患者会自觉发热,皮肤摸起来较烫。
2.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的情况,这是机体试图通过出汗来散热的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口渴、心率加快等,心率加快是因为身体为了促进血液循环来帮助散热,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跳加速。
3.头晕、乏力:由于高温环境下身体能量消耗以及血液循环等功能的改变,患者会感觉头晕,四肢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供血相对不足以及能量代谢紊乱所致。
二、中度中暑临床表现
1.体温进一步升高:体温可达到39-40℃,此时体温调节机制进一步失调,身体散热功能严重受限,体温持续攀升。
2.循环系统紊乱:皮肤开始变得干燥,出汗减少甚至停止,这是因为汗腺功能在中度中暑时受到影响。同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面色苍白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重新分布,以保证重要脏器供血,而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则是因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循环功能出现障碍。
3.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等,恶心呕吐是因为高温影响胃肠道功能,神经系统受到高温刺激后出现功能紊乱,导致神经调节失衡,从而引发这些症状。
三、重度中暑临床表现
1.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氯等电解质丢失过多,引发肌肉痉挛,常见于四肢肌肉,尤其是腓肠肌,表现为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疼痛较为剧烈。
2.热衰竭: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或正常,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如晕厥、低血压、脉搏微弱等,这是因为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从而引起循环衰竭。
3.热射病:是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体温可高达40℃以上,皮肤灼热、干燥无汗,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抽搐等,这是由于高温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严重紊乱,同时全身各脏器也因高温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特殊人群中暑表现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中暑时可能体温升高更快,且更容易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儿童中暑后除了上述一般中暑表现外,可能更易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且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等变化。因为儿童代谢旺盛,在高温环境下更易产热,且皮肤散热功能相对较弱,所以在高温天气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防暑,如避免在高温时段带儿童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及时补充水分等。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中暑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体温可能不是很高但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老年人中暑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等。老年人在高温天气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室内要保持通风凉爽,适当补充水分,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日常活动要选择在凉爽时段进行。
3.运动员等高强度体力劳动者:这类人群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更容易中暑,中暑后临床表现可能更严重,因为其产热更多,散热相对不足。他们中暑后除了一般中暑表现外,可能更快出现循环、神经系统等严重功能障碍。在高温天气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要提前做好防暑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暑装备、定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降低中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