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致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儿科常见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非药物干预包括调整饮食和预防脱水,药物治疗有抗感染、用肠道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调节剂等原则,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有特点及注意事项,还有过敏和慢性腹泻等特殊情况处理,需综合小儿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非药物干预为基础合理用药并密切观察病情。
一、小儿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寄生虫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常与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过敏等)、气候因素(如腹部着凉等)有关。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母亲需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继续母乳喂养有助于维持婴儿的营养摄入,且母乳中的成分有助于腹泻的恢复。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腹泻奶粉,待腹泻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奶粉。腹泻奶粉是专为腹泻婴儿设计的特殊奶粉,其营养成分能满足婴儿的需求,同时减轻肠道负担。
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可暂时减少辅食的种类和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吸收,不会加重肠道的负担。
2.预防脱水
口服补液盐是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重要药物,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服用。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对于小儿,要少量多次服用,以保证足够的摄入量。
密切观察小儿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眼窝凹陷、尿量等。如果出现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尿量明显减少等严重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因为严重脱水会影响小儿的生命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三、药物治疗原则
1.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不同的细菌感染需要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且要注意小儿的年龄和肝肾功能等情况。例如,对于大肠杆菌感染,可能会选用一些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
2.肠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该药物相对安全,适用于小儿腹泻,但要注意服用方法,一般需用适量温水冲服。
3.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对于小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或因腹泻导致菌群失调的情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婴儿期(0-1岁)
婴儿腹泻时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因为婴儿的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在护理时要更加精细,密切关注婴儿的精神状态和尿量等。喂养上要特别注意卫生,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要保证器具的清洁。
2.幼儿期(1-3岁)
此阶段小儿开始添加多种辅食,饮食因素导致的腹泻较为常见。要注意辅食添加的顺序和种类,避免一次性添加过多新的辅食。同时,要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五、特殊情况处理
1.过敏引起的腹泻
如果怀疑小儿腹泻是过敏引起的,要仔细回忆小儿近期的饮食变化,如是否食用了新的食物或接触了新的过敏原。及时回避可疑的过敏原,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抗过敏治疗等。例如,如果怀疑是牛奶过敏,可考虑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
2.慢性腹泻
对于慢性腹泻的小儿,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腹泻的持续时间、大便的具体性状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进行大便常规、过敏原检测等。在治疗上要更加注重综合调理,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还要注意小儿的营养支持,因为长期慢性腹泻可能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等问题。
总之,小儿腹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小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非药物干预为基础,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小儿的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