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缺乏什么元素易患有的佝偻病
青少年佝偻病与维生素D、钙、磷缺乏密切相关,预防需多方面注意。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吸收致骨矿化受影响,常见原因有日照不足等;钙摄入不足或吸收受阻影响骨骼发育,挑食偏食易致钙缺乏;磷缺乏也影响骨骼矿化,肾脏疾病可能引发。预防建议包括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相关元素食物摄入;增加日照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体检监测相关指标。特殊人群中,肥胖青少年因维生素D代谢异常和日照不足风险高,需控体重、增活动、合理饮食及监测;患慢性疾病青少年因营养吸收代谢受影响,除治疗原发病外,需关注指标变化并按需补充。
一、青少年佝偻病与元素缺乏的关系
1.维生素D
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磷的正常浓度,有助于骨骼的矿化。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较大。当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导致血钙、血磷水平降低。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动员骨钙释放以维持血钙正常,但同时也使得骨的矿化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佝偻病。研究表明,日照不足是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在冬季和高纬度地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明显减少。另外,一些青少年长期室内活动、穿着严实遮挡阳光照射,也易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
2.钙
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青少年骨骼快速生长,需要充足的钙来构建坚固的骨骼结构。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无法满足骨骼生长的需求,就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同时,钙的吸收也依赖于维生素D等多种因素。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钙摄入量充足,其吸收也会受到阻碍。日常饮食中,奶类、豆制品、海产品等富含钙元素,若青少年挑食、偏食,不爱食用这些富含钙的食物,就容易造成钙缺乏,增加患佝偻病的风险。
3.磷
磷同样是骨骼矿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与钙共同构成羟磷灰石结晶,沉积在骨骼中,使骨骼具有硬度和强度。磷的吸收与维生素D以及肠道pH值等因素相关。当维生素D缺乏时,磷的吸收也会减少。此外,一些肾脏疾病可能影响磷的代谢和重吸收,导致血磷降低,进而影响骨骼矿化,引发佝偻病样改变。
二、针对青少年预防佝偻病的建议
1.饮食调整
保证饮食多样化,增加富含维生素D、钙和磷的食物摄入。对于维生素D,可适当食用富含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以及动物肝脏、蛋黄等。钙的补充除了奶类及其制品外,还可选择坚果、绿叶蔬菜等。磷在瘦肉、鱼类、禽类、豆类等食物中含量丰富。鼓励青少年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增加日照时间
适度的日照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在阳光充足的时段,建议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和皮肤晒伤。可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户外活动,穿着适当,露出部分皮肤,如手臂、腿部等。
3.定期体检
青少年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维生素D、钙、磷等相关指标。对于有佝偻病家族史、生长过快、早产等高危因素的青少年,更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肥胖青少年
肥胖青少年患佝偻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方面,肥胖可能导致维生素D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异常,使得脂肪组织储存了较多的维生素D,而循环中的维生素D水平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肥胖青少年往往户外活动较少,日照时间不足。建议肥胖青少年积极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同时在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保证维生素D、钙、磷等元素的摄入。定期监测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
2.患有慢性疾病的青少年
如患有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乳糜泻等)、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的青少年,由于疾病本身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钙、磷缺乏,从而增加患佝偻病的风险。这类青少年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需密切关注维生素D、钙、磷等指标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以满足骨骼生长发育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