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湿热
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好发于5-15岁儿童及青少年,病因是该菌感染引发交叉免疫反应,发病机制是抗体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细胞免疫参与,临床表现有一般表现、心脏、关节、舞蹈症、皮肤表现等,诊断依据修订Jones标准,治疗包括一般、抗生素、抗风湿治疗,预防需预防链球菌感染及复发后长期预防链球菌感染。
一、定义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好发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当人体感染该细菌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交叉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自身组织的损伤。例如,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与人体心脏、关节等组织的抗原相似,免疫系统在攻击链球菌时误伤到自身组织。
(二)发病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链球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心脏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同时,细胞免疫也参与其中,T淋巴细胞等被激活,进一步加重炎症损伤。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可在38~40℃左右,同时伴有多汗、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二)心脏表现
1.心肌炎: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可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等心脏杂音,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2.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
3.心包炎: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少量心包积液时可有心音遥远,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心脏压塞征象。
(三)关节表现
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一般炎症消退后不遗留关节畸形,但容易反复发作。
(四)舞蹈症
多见于女孩,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如挤眉弄眼、伸舌歪嘴、肢体舞蹈样动作等,常在情绪激动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五)皮肤表现
1.环形红斑: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呈环形或半环形,淡红色,边缘稍隆起,环内皮肤正常,不痛不痒,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
2.皮下结节:多见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面或骨骼隆起处,直径0.1~1cm,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常与心脏炎同时存在。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修订Jones标准,包括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症、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P-R间期延长)以及链球菌感染证据(咽拭子培养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抗体升高)。在确定链球菌感染证据的前提下,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即可诊断风湿热。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有心脏炎者卧床休息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一般至少2周,伴心力衰竭者需绝对卧床休息4~8周。同时,要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等。
(二)抗生素治疗
目的是清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一般疗程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
(三)抗风湿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用于控制关节炎症状,但要注意其可能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2.糖皮质激素:用于心脏炎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可迅速缓解症状,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感染、骨质疏松等。
六、预防
(一)预防链球菌感染
平时要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密切接触。一旦发生猩红热、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要及时、彻底治疗。
(二)风湿热复发的预防
风湿热患者易复发,尤其是在初次发病后5年内复发率较高。所以,在病情控制后需长期预防链球菌感染,可每月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一次,预防期限至少5年,有心脏炎者宜延长至10年或至青春期后,甚至终身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