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睫毛倒睫怎么办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其原因包括先天性如睑内翻、鼻梁发育未饱满等,后天性如眼部炎症、外伤、眼睑皮肤松弛等。症状有眼部刺激症状如异物感、疼痛、流泪,以及眼表损伤表现如角膜上皮糜烂、溃疡、结膜充血等。诊断通过眼部肉眼观察及裂隙灯检查。治疗方法有拔除睫毛、电解毛囊、冷冻治疗、手术治疗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眼部娇嫩,治疗需关注配合度与护理;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术前要评估风险,术后注意恢复;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治疗需评估对胎儿影响。
一、什么是倒睫
倒睫指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正常情况下,眼睫毛是向前上方或下方生长,而倒睫改变了睫毛的生长方向,会对眼球产生刺激。
二、倒睫的原因
1.先天性因素:多见于儿童,一些孩子由于睑内翻,特别是内眦赘皮引起睫毛倒向眼球。如先天性睑内翻,可能与眼睑发育异常有关。部分婴幼儿因鼻梁发育尚未饱满,下睑内眦部皮肤相对松弛,可导致下睑内翻倒睫。
2.后天性因素:眼部的炎症是常见原因,如沙眼,沙眼衣原体感染后,长期炎症刺激可使睑板肥厚变形,引起睑内翻倒睫;睑缘炎会破坏睫毛毛囊及睑缘结构,导致睫毛生长方向改变;外伤,如眼睑受到切割伤、烧伤等,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牵拉睫毛导致倒睫;此外,老年人因眼睑皮肤松弛,也容易出现睑内翻进而引发倒睫。
三、倒睫的症状
1.眼部刺激症状:患者常感觉眼部有异物感,像有沙子进了眼睛一样。还会出现疼痛,尤其在眨眼时疼痛可能会加剧。同时,眼睛会频繁流泪,这是因为倒睫持续刺激眼表,引起泪液分泌增多。
2.眼表损伤表现:长期倒睫摩擦角膜,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出现角膜上皮糜烂,患者会有明显的畏光症状,即眼睛对光线敏感,不敢睁眼。若损伤进一步发展,可引发角膜溃疡,严重影响视力。长期的倒睫还可能使结膜充血,眼睛看起来布满红血丝。
四、倒睫的诊断
1.眼部检查:医生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就能发现倒睫,查看睫毛的生长方向、数量以及是否接触眼球等情况。同时,会翻开眼睑,检查睑缘及睑板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睑内翻等问题。
2.裂隙灯检查:这是一种更为详细的检查方法,可清晰观察到角膜、结膜等眼表组织受倒睫损伤的程度,如角膜上皮是否有缺损、结膜是否有炎症等。
五、倒睫的治疗方法
1.拔除睫毛:适用于少量分散的倒睫。使用镊子将倒睫拔除,操作简单,但睫毛会再生,一般数周后又会长出,需要定期拔除。
2.电解毛囊:对于少量倒睫也可采用此方法。通过电解破坏睫毛毛囊,使睫毛不再生长。不过,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且有可能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3.冷冻治疗:利用低温破坏睫毛毛囊,减少睫毛再生。适用于较广泛的倒睫,但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睑缘瘢痕形成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睑内翻引起的倒睫,常需手术治疗。根据睑内翻的类型和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对于先天性睑内翻,可行睑内翻矫正术;老年人因眼睑松弛导致的睑内翻,可能需进行眼睑松弛矫正术等。手术能从根本上解决睑内翻问题,从而纠正倒睫,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睑缘形态不佳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眼部组织较为娇嫩,倒睫可能对其眼表损伤更明显,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孩子视力发育。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眼部症状,一旦发现孩子频繁揉眼、流泪等,应及时就医。在治疗方面,因儿童配合度较差,拔除睫毛、电解毛囊等操作可能需要在适当的镇静或麻醉下进行。同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护理,避免孩子揉眼,防止感染。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倒睫手术治疗前,需控制好基础疾病,评估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眼部卫生,按医嘱使用眼药水等药物,预防感染。若患有干眼症等眼部疾病,倒睫治疗后可能会加重干眼症状,需同时进行相应处理。
3.孕妇:孕期用药需谨慎,若孕妇出现倒睫,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拔除睫毛等简单操作。如需进行电解、冷冻或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一般建议在孕中期相对稳定时进行,并与妇产科医生共同评估风险。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等药物,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