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是长期或大量饮酒致精神异常,分急性和慢性,发病与神经递质改变、维生素缺乏、神经细胞损伤有关,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需戒酒、对症及营养支持,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基础疾病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是由于长期或大量饮酒导致的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一系列精神症状。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兴奋期:患者开始饮酒后,可能出现情绪高涨、话多、自控力减退等表现,此时神经系统受到酒精的轻度刺激,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共济失调期:随着饮酒量增加,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言语不清等情况,这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小脑等调节运动平衡的神经结构。
昏迷期:严重大量饮酒时,患者可能陷入昏迷,呼吸缓慢、心率加快,甚至可能因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此时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深度抑制作用。
2.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幻觉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幻听,通常是言语性幻听,也可能有幻视等,这是由于长期饮酒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受损,影响了感觉知觉的处理。
妄想症:常见的有嫉妒妄想,患者无端怀疑配偶不忠等,这与酒精引起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以及认知功能改变有关。
震颤谵妄:多在长期饮酒突然停饮后发生,表现为意识模糊、大量鲜明生动的幻觉(以幻视为主)、全身肌肉震颤等,是一种严重的戒断反应,与酒精依赖导致的神经适应性改变密切相关。
柯萨可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定向障碍等,是由于酒精导致维生素B?缺乏,影响了大脑颞叶等与记忆相关区域的功能。
三、发病机制
1.神经递质改变:酒精会影响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功能。例如,酒精可以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作用,同时减少多巴胺的释放等,从而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出现。
2.维生素缺乏: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尤其是维生素B?的缺乏,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如导致柯萨可夫综合征等。
3.神经细胞损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具有神经毒性,会直接损伤神经细胞,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各种精神障碍表现。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量、持续时间、饮酒的种类等。例如,了解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通常换算为纯乙醇量,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以及是否有突然停饮的情况等。
2.临床表现评估:根据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情况进行评估。
3.辅助检查:可能需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了解肝功能等情况,因为长期饮酒会影响肝脏功能;也可能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精神症状。
五、治疗原则
1.戒酒:这是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关键措施。对于轻度酒精依赖的患者,可以通过逐渐减少饮酒量的方式戒酒;对于严重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药物辅助戒酒等方法。
2.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有幻觉、妄想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但需谨慎选择,考虑药物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等;对于震颤谵妄等情况,需要进行监护、镇静等处理。
3.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补充维生素B?等,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减退,对酒精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且戒酒过程要更加缓慢、谨慎,避免因戒酒过快引发严重的戒断反应。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饮酒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同时自身也更容易出现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妊娠期女性绝对不能饮酒,一旦出现相关精神症状,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评估和治疗,考虑胎儿的安全。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本身有肝脏疾病的患者,长期饮酒会加重肝脏损伤,在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时,要综合考虑肝脏功能状况,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可能会加重原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治疗时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和制定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