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因误食含过量亚硝酸盐食物等致血液中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发组织缺氧的中毒性疾病,中毒原因有食物(变质蔬菜、腌制不充分咸菜、误当食盐)和水源因素,中毒机制是使血红蛋白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致组织缺氧,症状分早期(口唇等青紫、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重度(呼吸困难、昏迷、心律失常等),诊断靠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治疗包括清除毒物、解毒(用亚甲蓝)、对症支持,预防要从食物合理保存、正确腌制、规范亚硝酸盐使用保管,水源处理及针对儿童、老年人等人群加强防护。
一、定义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误食、摄入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物等原因,导致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使血液中正常的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二、中毒原因
1.食物因素
变质蔬菜:一些蔬菜如腐烂的大白菜、卷心菜等,在放置过程中会产生较多亚硝酸盐。例如,大白菜放置时间过长,其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亚硝酸盐。
腌制不充分的咸菜:腌制时间较短的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一般腌制后1-2天内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7-10天后逐渐降低。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在日常生活中,若误将工业用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使用,会导致严重的亚硝酸盐中毒。
2.水源因素:某些地区的水源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也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三、中毒机制
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正常结合,导致组织缺氧。一般来说,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到10%-15%时,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当含量达到70%时,可导致死亡。
四、中毒症状
1.早期症状
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出现青紫现象:这是由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导致的缺氧表现,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
头晕、头痛、乏力:组织缺氧首先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不适。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道受到缺氧影响,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2.重度中毒症状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加重,缺氧进一步加剧,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浅快等。
昏迷:严重的组织缺氧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可能陷入昏迷状态。
心律失常甚至呼吸循环衰竭:长期缺氧会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五、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误食亚硝酸盐或食用可疑食物、饮用可疑水源等情况。
2.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出现的皮肤青紫、缺氧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
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是诊断亚硝酸盐中毒的重要依据,若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可明确诊断。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进行测定。
六、治疗原则
1.清除毒物
催吐、洗胃:对于误食不久的患者,可进行催吐、洗胃,以减少亚硝酸盐的吸收。
导泻:使用泻剂促进肠道内未吸收的亚硝酸盐排出。
2.解毒治疗
使用亚甲蓝:亚甲蓝是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它可以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一般小剂量亚甲蓝(1-2mg/kg)静脉注射,可起到解毒作用。但需要注意大剂量亚甲蓝可能会加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对症支持治疗
吸氧:纠正缺氧状态,改善组织缺氧情况。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治疗,如使用呼吸机、维持血压等。
七、预防措施
1.食物方面
合理保存蔬菜:蔬菜应妥善保存,避免腐烂变质,尤其是大白菜等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的蔬菜。
正确腌制咸菜:腌制咸菜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一般腌制1周以上亚硝酸盐含量才会降到较低水平,且要注意腌制过程中的卫生。
规范亚硝酸盐的使用和保管:在食品加工等过程中使用亚硝酸盐时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并且要将亚硝酸盐与食用盐等分开保管,防止误拿误用。
2.水源方面:对于水源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地区,要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降低水源中亚硝酸盐含量,确保饮用水安全。
3.人群方面
儿童:儿童好奇心强,要特别注意将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教育儿童不要随意食用不明来源的食物。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对亚硝酸盐中毒的耐受性较差,更要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可能含有高量亚硝酸盐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