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怎么回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其发生机制与房室结区域传导速度减慢有关,病因有生理性(如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病理性(如心血管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其他如先心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严重病因引起者可有原发疾病表现。主要靠心电图诊断,结合病史等明确病因。治疗针对病因,单纯者预后较好,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特点需特殊关注,要综合评估进行个体化管理。
发生机制
正常房室传导是心房的激动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房室结区域的传导速度减慢,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房室结内的相对不应期延长有关,使得心房激动下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
病因情况
生理性因素:健康人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可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可能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一般无明显症状,多为一过性。
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心肌炎,如病毒性心肌炎,炎症累及房室结,可引起传导障碍;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影响房室传导;风湿性心脏病,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时可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使用时可影响房室结传导;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减慢。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时,血钾浓度升高可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传导延迟;低钾血症也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引起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在某些类型中可能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的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也可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通常不产生明显症状,患者可能仅在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但如果是由严重病因引起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伴随原发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冠心病患者可能有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的表现,心肌炎患者可能有发热、乏力、心悸等症状。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诊断,心电图上明确显示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范围即可确诊。同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血液生化检查等,来明确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例如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生化检查可以了解电解质情况等。
治疗与预后
治疗原则: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应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应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由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预后情况:单纯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通常较好,若能及时去除病因,多数患者的房室传导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是由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等引起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则取决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冠心病患者如果心肌缺血持续存在且加重,可能会影响预后;而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一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良好。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考虑先天性因素以及是否有心肌炎等情况。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根据心脏畸形的具体情况评估病情。在护理方面要注意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心率、呼吸等,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任何心脏传导异常都可能对其心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冠心病等有关。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原发疾病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当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预防便秘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进而影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妊娠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负担,要评估房室传导阻滞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单纯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在产科和心内科的共同监测下进行孕期管理,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等。
总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综合评估病因、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诊断和处理,不同人群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