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怎么办
小儿惊厥处理可从现场处理、送医治疗、预防措施及特殊人群提示几方面着手。现场处理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侧卧并清理分泌物;防止受伤,移开周围物品且勿强行撬牙;不要强行约束肢体;记录惊厥情况。发作停止后尽快送医,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等,针对病因治疗,如高热惊厥需降温,颅内感染抗感染,癫痫用抗癫痫药。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感染,勤洗手、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按时接种疫苗;控制体温,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发热时及时降温;定期体检。特殊人群方面,有惊厥家族史孩子风险高,出现诱发因素要谨慎处理、及时就医;低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护理时避免感染、头部受伤,用药谨慎。
一、小儿惊厥的现场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让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将孩子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这样做可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保障气体交换正常进行,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减少缺氧对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2.防止受伤:移开孩子周围可能导致受伤的物品,如尖锐的家具边角等。若孩子惊厥时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撬开嘴巴,避免损伤牙齿和口腔黏膜。可在上下牙齿之间放置干净的毛巾或纱布,防止咬伤舌头,但不要在惊厥发作开始就强行放入,以免引起窒息。这是为了避免在惊厥过程中,因碰撞或不当操作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保障孩子的身体安全。
3.不要强行约束孩子:不要用力按压孩子的肢体,企图制止抽搐,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孩子骨折或关节脱位。惊厥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强行约束无法阻止发作,反而可能因外力损伤孩子的骨骼肌肉系统。
4.记录惊厥情况: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发作形式(如全身性抽搐、局部抽搐等)、有无意识丧失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准确判断惊厥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非常重要,有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二、送医治疗
1.及时就医:小儿惊厥发作停止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即使惊厥仅发作一次且很快停止,也需就医,因为惊厥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感染、癫痫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2.诊断检查:到医院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检查神经系统体征等,以判断孩子的一般情况。还会安排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查看是否存在感染;血生化检查,了解血糖、血钙、血镁等电解质水平,因为低血糖、低血钙等都可能导致惊厥;脑脊液检查,若怀疑颅内感染,此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此外,可能会进行脑电图检查,排查癫痫等脑部疾病;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查看脑部结构有无异常。
3.治疗措施: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高热惊厥,在控制惊厥的同时,积极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烧药。若为颅内感染,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若是癫痫,可能会使用抗癫痫药物,具体药物选择依据癫痫发作类型及孩子个体情况而定。
三、预防措施
1.预防感染: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小儿惊厥常见的诱发因素,做好卫生防护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从而减少惊厥发作。
2.按时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可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脑、乙脑等,这些疾病若发生可能导致惊厥。
3.控制体温: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当孩子出现发热时,密切监测体温,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体温超过38.5℃,可适当使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防止体温过高诱发惊厥。但需注意,使用退烧药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4.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这些问题也可能引发惊厥。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有惊厥家族史的孩子:此类孩子发生惊厥的风险相对较高。家长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情况,一旦出现发热、感染等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要更加谨慎处理。在孩子发热初期,就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并及时就医咨询,以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和处理。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对某些刺激更为敏感,增加惊厥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干预可降低风险。
2.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惊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护理,尽量避免孩子受到感染、头部受伤等。在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因为低龄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使用药物可能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对于一些可能引起惊厥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避免用于低龄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