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堵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泪道堵塞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鼻泪管下端瓣膜未退化和骨性结构异常;后天性因素包括炎症(眼部炎症如沙眼、结膜炎,邻近组织炎症如鼻腔鼻窦炎症)、外伤(眼部外伤、鼻部外伤)、医源性因素(眼部手术、鼻部手术)、其他因素(肿瘤因素、异物因素)。
一、先天性因素
1.鼻泪管下端瓣膜未退化: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鼻泪管下端有一层瓣膜,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数月内此瓣膜会自行退化,泪道得以通畅。但部分婴儿该瓣膜未退化,就会阻碍泪液排出,导致泪道堵塞,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女性婴儿相对男性婴儿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差异,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激素等因素有关,一般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可能,若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后代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2.骨性结构异常:婴儿的泪道骨性结构发育异常也可引起泪道堵塞,比如泪骨沟发育不完整等,影响泪道的正常解剖结构,使得泪液引流受阻,这种情况与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环境等因素相关,孕期母体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能会影响胎儿泪道骨性结构的正常发育。
二、后天性因素
1.炎症因素
眼部炎症:
沙眼是常见的眼部慢性传染性疾病,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泪道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引起泪道黏膜充血、肿胀,进而造成泪道堵塞。尤其是在沙眼活动期,炎症对泪道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且沙眼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较高,生活方式不卫生,如共用毛巾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结膜炎,无论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过敏性结膜炎,炎症蔓延至泪道时,可引发泪道的炎症性改变。例如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感染泪道系统后,引起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泪道狭窄或堵塞,长时间的结膜炎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情迁延不愈,就容易发展为泪道堵塞,生活中长时间用眼、不注意眼部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结膜炎。
邻近组织炎症:鼻腔、鼻窦的炎症可累及泪道。鼻窦炎时,炎症产生的脓性分泌物等可蔓延至泪道开口处,引起泪道开口的炎症、狭窄。比如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炎症持续刺激,容易导致泪道与鼻腔相通处的黏膜肿胀,影响泪液的正常引流,长期的鼻窦炎病史会增加泪道堵塞的发生几率,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鼻窦等组织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相对更容易受炎症影响,而生活中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会加重鼻窦炎的发生,进而影响泪道。
2.外伤因素
眼部外伤:眼部遭受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会直接损伤泪道结构。例如眼眶骨折,骨折碎片可能会压迫、破坏泪道,导致泪道堵塞。不同年龄人群眼部外伤的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碰撞等导致眼部外伤,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工伤等原因受伤,外伤后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就容易遗留泪道堵塞的问题,受伤后的炎症反应等也会加重泪道的损伤。
鼻部外伤:鼻部受到外伤时,如鼻骨骨折等,可能会累及泪道的骨性结构,引起泪道堵塞。因为泪道的一部分与鼻部结构相邻,鼻部外伤可能会导致泪道周围骨质的移位等,影响泪道的正常通畅,年龄较小的儿童鼻部相对脆弱,外伤后更易影响泪道,而老年人骨质较疏松,鼻部外伤后也较容易出现泪道相关问题。
3.医源性因素
眼部手术:眼部的一些手术,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泪道结构,导致泪道堵塞。例如白内障手术中,操作不当可能会累及泪道的黏膜或管道,术后的炎症反应等也可能导致泪道粘连、堵塞,不同的眼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与泪道的关系不同,发生泪道堵塞的风险也有所差异,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组织的退行性变等,术后恢复过程中更易出现泪道相关并发症。
鼻部手术:鼻部手术,如鼻息肉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若手术操作涉及泪道开口周围区域,可能会影响泪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泪道堵塞。比如鼻息肉切除术时,过度切除组织可能会影响泪道开口的通畅,鼻部手术后的鼻腔填塞等操作也可能会间接影响泪道的引流,不同的鼻部手术对泪道的影响程度不同,术后的护理不当等也会增加泪道堵塞的发生几率,术后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恢复情况及泪道是否出现问题。
4.其他因素
肿瘤因素:鼻腔、鼻窦的肿瘤,如泪囊肿瘤、鼻腔癌等,可直接阻塞泪道,导致泪液排出受阻。肿瘤的生长会占据泪道的空间,影响泪液的正常流通,不同类型的肿瘤对泪道的影响程度不同,恶性肿瘤的侵袭性更强,对泪道的破坏更为严重,年龄较大的人群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定期进行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肿瘤、预防泪道堵塞有重要意义。
异物因素:眼部或鼻部进入异物,如灰尘、小昆虫等,若未及时取出,可能会刺激泪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泪道堵塞。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容易将异物放入眼内或鼻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小的异物,一旦发现眼部或鼻部有异物,应及时就医取出,减少对泪道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