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与葡萄胎的区别是什么
葡萄胎是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与营养、妊娠年龄等相关,有停经后阴道流血等表现,超声、血HCG可诊断,治疗用清宫等,多数可治愈,部分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有阴道流血等表现,血HCG、超声、组织学可诊断,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较好,少数可危及生命,年轻、病变局限等预后更佳,年龄大、评分高预后差。
一、定义与性质
1.葡萄胎:是一种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其发病与营养状况(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及其前体胡萝卜素和动物脂肪)、妊娠年龄(大于35岁和小于20岁的女性发病率高)等因素相关,本质为良性病变,但部分可能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
2.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部位,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它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
二、病理特点
1.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或稀少,滋养细胞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的滋养细胞包括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且有一定的形态学特点,如滋养细胞的大小、形态不一致等,但整体仍为良性病变的组织学表现。
2.侵蚀性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绒毛结构或退化的绒毛阴影,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并分化不良,可见大量的滋养细胞增生,核分裂象易见,病变可侵犯肌层及血管,破坏血管引起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1.葡萄胎:
停经后阴道流血:多数患者在停经8-12周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时断时续,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可反复大量流血,有时可自然排出水泡样组织。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因葡萄胎迅速增长及宫腔内积血,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有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
妊娠呕吐:出现时间一般较正常妊娠早,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子痫前期征象:可在妊娠20周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且症状较严重。
卵巢黄素化囊肿: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常为双侧性,但也可单侧,囊肿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刮宫后2-4个月自行消退。
2.侵蚀性葡萄胎:
阴道流血:多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
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葡萄胎排空后4-6周子宫未恢复到正常大小,质地偏软。
转移灶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表现为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阴道可见阴道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可大量出血;转移至盆腔可在盆腔触及包块;转移至脑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1.葡萄胎:
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典型表现为子宫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
血HCG测定:葡萄胎时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且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而且在停经12周后血清HCG仍持续高水平。
2.侵蚀性葡萄胎:
血HCG测定:葡萄胎排空后血HCG持续异常升高是主要诊断依据,在葡萄胎排空后9周以上,血HCG持续高水平,或曾一度下降后又上升。
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内可见高回声团块,边界清但无包膜;或见肌层内有回声不均区域或团块,边界不清且可累及宫壁浆膜层;也可表现为宫旁低回声区等转移灶表现。
组织学诊断: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若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可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
五、治疗原则
1.葡萄胎:
清宫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般选用吸刮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对于年龄大于40岁、无生育要求、水泡较小等情况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应保留双侧卵巢。
预防性化疗:对于具有高危因素(如HCG水平过高、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大于6cm、年龄大于40岁等)的葡萄胎患者可考虑预防性化疗,一般选用单药化疗1-2个疗程。
2.侵蚀性葡萄胎:
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等,一般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EMA-CO方案等。化疗需根据患者的病情、FIGO预后评分等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疗程数一般为3-6个疗程。
手术治疗:对于病变局限于子宫、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全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子宫及双侧附件等,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一般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六、预后情况
1.葡萄胎:大多数葡萄胎患者经清宫等治疗后可治愈,约10%-20%的患者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约2%-3%的患者可发展为绒毛膜癌。
2.侵蚀性葡萄胎: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经化疗可治愈,病变转移至肺、阴道等部位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也可控制病情,只有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难治性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而危及生命。对于年轻、病变局限、化疗敏感的患者预后更佳,而对于有转移灶且化疗效果差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年龄较大、FIGO预后评分高的患者预后也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