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有头晕等症状且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轻度中暑体温超38℃有相应症状也受相关因素影响;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大量出汗后骨骼肌痉挛等)、热衰竭(头晕等表现)、热射病(核心体温超40℃等严重表现),各类型均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一、先兆中暑
1.症状表现: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在37.5℃左右。此时机体处于代偿阶段,若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短时间内可恢复。例如在炎热夏季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若未做好防护,可能先出现上述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相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先兆中暑症状,且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是否有不适主诉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也较易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且恢复相对较慢。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突然进入高温环境的人群,皮肤汗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下降,更易发生先兆中暑;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而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的人群,如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者,也易出现该阶段症状。
4.病史影响: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先兆中暑表现,因为其身体对体温变化的耐受和调节能力更弱。
二、轻度中暑
1.症状表现:体温往往升高到38℃以上,除了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此时机体的代偿机制开始失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干预。比如在高温作业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持续暴露后可能发展为轻度中暑。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轻度中暑时,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儿童对体温变化的反应和表达与成人不同;老年人轻度中暑时,除了体温升高、出汗等表现,还可能合并心血管系统的进一步异常,如心律失常等,需要特别关注其心脏功能变化。
3.生活方式影响:有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身体处于相对疲劳状态,对高温的耐受性降低,更易发生轻度中暑;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其身体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也更容易出现轻度中暑症状。
4.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轻度中暑时,由于代谢紊乱等因素,可能会使病情波动,需要注意监测血糖等指标;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下呼吸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加重中暑相关的呼吸方面的异常表现。
三、重度中暑
1.热痉挛
症状表现: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例如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的运动员,可能出现热痉挛。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热痉挛时,由于肌肉发育等特点,痉挛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过程中需要关注其电解质平衡的恢复情况;老年人热痉挛时,可能合并电解质紊乱更严重的情况,因为老年人的电解质调节功能更差。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后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且未充分补充电解质的人群,更易发生热痉挛;有饮酒等导致电解质紊乱生活方式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下也增加了热痉挛的发生风险。
病史影响: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热痉挛时,可能会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需要谨慎处理。
2.热衰竭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恶心、呕吐、心悸、乏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或意识模糊等,体温基本正常或轻度升高。常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比如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行走后可能出现热衰竭。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热衰竭时,由于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血压下降等表现可能更迅速,需要及时干预维持循环稳定;老年人热衰竭时,其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热衰竭的病情,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病情恶化。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活动量少的人群,突然处于高温环境时,更容易发生热衰竭,因为其身体对体温变化和循环调节的适应能力较差;有过度节食等导致营养状况不佳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热衰竭的风险增加。
病史影响: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热衰竭时,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可能影响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加重热衰竭的症状。
3.热射病
症状表现: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核心体温往往超过40℃,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表现,可伴有抽搐、昏迷、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例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工人,可能发生热射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热射病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更不稳定,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预后相对成人可能更差;老年人热射病时,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死亡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发生热射病;有长时间处于密闭高温环境工作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矿井下工作人员等,热射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病史影响:有精神疾病病史正在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药物的人群,发生热射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为药物可能干扰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