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风热还是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在症状表现、病因机制和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症状表现上,风热感冒发热明显、流黄涕、咽喉肿痛明显等,风寒感冒发热较轻、流清涕、咽喉痒痛不明显等;病因机制方面,风热感冒因劳累后吹风受凉或处温热环境致风热之邪犯肺,风寒感冒因劳累后抵抗力下降致风寒之邪侵体;治疗原则上,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为主,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为主。
一、症状表现差异
(一)风热感冒症状
1.发热情况:一般发热比较明显,体温多在38℃以上,可伴有怕风、有汗或出汗不畅等表现,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进而出现较明显的发热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此发热特点,但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发热表现相对更突出,需密切关注。
2.鼻部症状:流黄涕较为常见,鼻涕颜色发黄、黏稠,这是风热之邪上犯肺窍,影响肺的宣发功能,使鼻涕出现异常变化,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该鼻部症状表现。
3.咽喉症状:咽喉肿痛明显,多为咽部红肿疼痛,甚至吞咽时疼痛加重,是风热之邪壅滞咽喉,导致气血不畅,炎症反应较明显所致,不同性别人群均可出现此咽喉症状,但体质较弱者可能症状相对更重。
4.全身症状:常伴有头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表现,头痛多为胀痛,口渴喜饮冷水,从中医角度是风热之邪侵犯肌表,影响气血运行及津液代谢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若本身有内热等情况,更容易出现风热感冒相关全身症状,有基础病史人群若风热感冒时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需特别留意。
(二)风寒感冒症状
1.发热情况:发热一般较轻,体温多在38℃以下,怕冷明显,常常需多加衣物或盖厚被子来保暖,这是因为风寒之邪束缚肌表,阻碍阳气伸展,导致人体产热相对不足但散热也受限,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此发热特点,儿童由于体温调节相对更不稳定,风寒感冒时发热可能波动,但多以低热为主。
2.鼻部症状:流清涕较为常见,鼻涕清稀如水,是风寒之邪侵袭,导致肺失宣肃,津液代谢失常,鼻涕呈现清稀状态,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该鼻部症状表现。
3.咽喉症状:咽喉痒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痒感,与风热感冒的红肿疼痛有明显区别,是因为风寒之邪性质属阴,凝滞收敛,对咽喉的刺激相对较轻,不同性别人群均可出现此咽喉症状,但外感风寒后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
4.全身症状:常伴有肢体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表现,肢体酸痛多为周身肌肉酸痛,无汗是因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从中医角度是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及津液输布障碍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若长期处于寒冷环境等,更容易引发风寒感冒相关全身症状,有基础病史人群若风寒感冒时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稳定,需积极预防。
二、病因机制区别
(一)风热感冒病因机制
多因人体劳累后吹风受凉,或者长时间处于温热环境等,风热之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首先犯肺,导致肺卫功能失调。风热之邪属阳邪,易袭阳位,侵犯人体肌表及肺窍等部位,引起肺失清肃,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一系列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户外活动多,且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在温热环境下更容易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病;成年人若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正气相对不足时,也易受风热之邪侵袭;女性在月经后期等阴血相对不足时,感受风热之邪后病情可能发展相对较快。
(二)风寒感冒病因机制
主要是人体劳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趁虚而入,从皮毛侵入人体。风寒之邪属阴邪,易伤阳气,凝滞气血,侵犯肌表后,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从而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同时影响肺的宣发功能,导致鼻塞、流涕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在寒冷季节衣着过少等情况时,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老年人由于体质相对虚弱,阳气渐衰,对寒邪的抵御能力下降,更易患风寒感冒;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从事户外寒冷环境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本身阳气不足等,感受风寒感冒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虚寒状态。
三、治疗原则差异
(一)风热感冒治疗原则
以辛凉解表为主,通过疏散风热之邪来缓解症状。可选用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等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性食物,以免加重风热之邪。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温和的非药物干预基础上,若需用药应选择儿童适用的辛凉解表药物;成年人风热感冒时可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相应药物,但也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患风热感冒时,用药需兼顾经期特点,避免过于寒凉的药物损伤阳气等。
(二)风寒感冒治疗原则
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辛温药物来驱散风寒之邪,使肌表得解,腠理开通。可选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等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来辅助散寒,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于油腻等。对于儿童患者,风寒感冒时要注意保暖措施的适度,避免过度保暖导致不适,用药需选择适合儿童的辛温解表药物;老年人风寒感冒时由于体质虚弱,用药要更加谨慎,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从事寒冷环境工作的人群患风寒感冒后要注意及时采取保暖及辛温解表治疗措施;有基础病史人群若风寒感冒时,要注意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