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是怎么回事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可见于非糖尿病情况,由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等致代谢紊乱,有高血糖、高血酮等表现,通过血糖、血酮体等诊断,治疗包括补液、胰岛素、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糖尿病患者要规范治疗等预防,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酮症酸中毒的定义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可见于某些非糖尿病情况。它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以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酮症酸中毒的病因
(一)糖尿病相关因素
1.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例如,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治疗不规范,如自行减量、漏用等情况,就较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2.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比如严重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饮食失调等。一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处于应激状态,如大型手术、严重创伤时,也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二)非糖尿病相关因素
1.某些疾病:如严重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可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诱发,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这类药物会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引发酮症酸中毒。
三、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代谢性酸中毒表现:患者可有深大呼吸(库斯莫尔呼吸),是机体为了代偿酸中毒而出现的呼吸改变,通过呼出较多二氧化碳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2.高血糖表现: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大于11.1mmol/L,患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加重的情况。
3.酮症相关表现:呼出气体可有烂苹果味,这是因为酮体中的丙酮经呼吸排出所致。
(二)其他表现
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精神萎靡,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等。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需引起重视。
四、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依据
(一)血糖测定
血糖明显升高,一般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
(二)血酮体测定
血酮体升高,定性试验呈阳性,血酮体浓度一般大于3mmol/L。
(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降低,小于7.35,碳酸氢根降低,碱剩余负值增大,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四)电解质测定
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血钾在早期可正常或降低,随着治疗补钾后可能升高;血钠、血氯可降低等。
五、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一)补液治疗
迅速补充水分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先快速补充生理盐水,以纠正脱水和恢复血容量。对于成年患者,开始时可在1-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生理盐水,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二)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的方法。一般可以每小时给予0.1U/kg的胰岛素,使血糖逐步下降。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继续输注,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三)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情况及时补充钾盐等电解质。对于酸中毒,一般在补充液体和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通常不积极补碱,只有当pH值小于7.1或碳酸氢根小于5mmol/L时,可适当给予少量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六、酮症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糖尿病患者方面
1.规范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不得自行增减剂量;2型糖尿病患者要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2.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尿酮体等指标,尤其是在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等)时,更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升高或尿酮体阳性,应及时就医。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二)非糖尿病人群方面
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疾病的人群,如感染性疾病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
2.合理用药:避免自行滥用可能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是酮症酸中毒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血糖情况,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给孩子注射胰岛素,教育孩子规律饮食和运动。当孩子出现呕吐、腹痛、精神萎靡等症状时,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及时送医。同时,儿童在感染等应激状态下,更要加强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调整。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老年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酮症酸中毒时,要注意补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心肺负担加重。同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心肾功能等,调整治疗方案。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较高。妊娠期女性在孕期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产检,监测尿酮体等指标。一旦出现酮症酸中毒相关表现,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胎儿的情况,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