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远视是怎么回事
小儿远视是儿童眼球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的屈光状态,成因与眼轴、屈光系统有关,有视力、视疲劳等临床表现,通过视力、散瞳验光、眼轴测量等检查诊断,可观察随访、光学矫正、视觉训练治疗,还需合理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定期眼部检查来预防和健康指导。
一、小儿远视的定义
小儿远视是指儿童的眼球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多为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一般到12岁左右可发育为正视眼。
二、小儿远视的成因
1.眼轴因素:
新生儿的眼轴长度较短,通常在17-18mm左右,而正常成年人眼轴长度约为24mm,这种眼轴较短的情况使得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导致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远视度数会相应降低。例如,3岁儿童眼轴长度约为22mm,此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到12岁左右眼轴接近24mm,生理性远视基本消失。
某些疾病或发育异常可能影响眼轴的正常生长,导致眼轴过短,加重远视程度。
2.屈光系统因素:
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异常也可引起远视。角膜曲率过小或晶状体曲度过低,会使光线的折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聚焦点后移,形成远视。比如先天性小角膜的患儿,角膜曲率小于正常范围,容易出现远视。
三、小儿远视的临床表现
1.视力问题:
轻度远视的儿童可能视力影响不明显,能保持正常视力;中度远视患儿可能在看远或看近时都出现视力模糊,尤其是看近物时更明显,因为近距离用眼需要更多的调节,而远视眼的调节能力相对不足;重度远视患儿视力显著下降,可能伴有视物疲劳。例如,一个8岁的中度远视儿童,在阅读小字时会频繁出错,且容易感到眼睛酸胀。
2.视疲劳表现:
远视儿童为了看清物体,需要运用更多的调节力,长时间用眼后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睛干涩、胀痛、眼眶酸痛,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等不适。这是因为眼睛持续处于调节紧张状态,消耗过多能量,导致眼部和头部肌肉疲劳。比如,一个5岁的重度远视儿童,每次看书10-15分钟就会出现眼睛不舒服、烦躁不安的情况。
四、小儿远视的检查与诊断
1.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一般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如果儿童的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视力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0.5-0.6,6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0.7及以上,若低于此范围则可能存在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
2.散瞳验光:
由于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为了准确测量屈光度数,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远视度数。例如,对于7岁以下首次发现远视的儿童,通常建议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连续散瞳3-5天,然后进行验光检查。
3.眼轴长度测量: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方法测量眼轴长度。眼轴长度的测量有助于判断远视的程度和眼轴的发育情况。如果眼轴长度明显短于正常范围,提示存在远视的可能,并且可以根据眼轴长度与正常眼轴长度的差值来初步评估远视的度数。
五、小儿远视的治疗与干预
1.观察随访:
对于生理性远视且度数较低的儿童,如3岁儿童眼轴较短但远视度数在+1.00D-+2.00D之间,且视力正常,无视疲劳症状,可以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和验光,监测远视度数的变化和眼轴的发育情况。因为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延长,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降低。
2.光学矫正:
当远视度数较高,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症状时,需要进行光学矫正。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法。框架眼镜可以通过凸透镜的折射作用,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缓解视疲劳。例如,一个10岁的远视儿童,远视度数为+3.00D,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后,视力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视疲劳症状也会减轻。在选择框架眼镜时,要根据儿童的瞳距、远视度数等参数进行精确配制,确保佩戴舒适。同时,要定期更换眼镜,一般每1-2年需要重新验光配镜,以适应眼轴和屈光状态的变化。
3.视觉训练:
对于部分远视儿童,可以进行视觉训练来改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视觉训练包括精细目力训练、双眼协调训练等。例如,通过使用弱视训练仪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可以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和视力;通过进行双眼同时视、融合视等训练,改善双眼的协调功能。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小儿远视的预防与健康指导
1.合理用眼:
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例如,建议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30分钟,然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同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cm左右的距离,书本平面与桌面呈30-40度角。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用眼,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等。
2.增加户外活动:
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的过度延长,从而预防远视度数的加深。例如,让儿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预防远视。
3.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带儿童进行眼部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视力和屈光状态的检查。早期发现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于有远视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加强眼部检查的频率,以便早期干预,保障儿童的视力健康。



